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东汉名医张仲景:根据六经传变规律创作伤寒论,被尊为医圣

2018-10-3 11:16| 发布者: 宋利| 查看: 1544| 评论: 0

摘要: 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徐文兵老师讲解的张仲景传. 张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就是河南省南阳人,大约出生在东汉和平元年(西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享年七十多岁。乱世 ...
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徐文兵老师讲解的张仲景传.
张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就是河南省南阳人,大约出生在东汉和平元年(西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享年七十多岁

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名医.东汉末年就出现了董奉,华佗,张仲景等名医!

第一: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名医.东汉末年就出现了董奉,华佗,张仲景等名医!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其实乱世也出名医东汉末年就出现了董奉、华佗、张仲景等名医。张仲景大约比华佗小40岁,基本属于同一时代的人。奇怪的是,华佗历史记载事蹟很多,但是没有著作存世。张仲景有著作存世,但是历史上的记载却不多,只是散见在其他名人的传记中。
其实,扁鹊,华佗,仓公,郭玉等名医在史书上被立传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为皇室贵族治病。像仲景,董奉等人只是在民间行医,晚年归隐,不闻达于世,也没什麽奇怪的了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东汉未年,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军阀,豪强逐鹿中原干戈四起,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

第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东汉未年,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军阀,豪强逐鹿中原干戈四起,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未年,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军阀、豪强逐鹿中原干戈四起,黄巾起义的烽火更是呈燎原之势。由于战乱频仍,百姓相继逃亡,流离失所,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
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像。疾病的流行为医生提供了活动空间,为名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张仲景出生在一个大家族,他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他的同乡何顒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就拜他为师
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有悟性,又有道学基础,就把自己毕生所学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尽得其传,最终出于蓝而胜于蓝,时人评价“仲景识用精微,过于伯祖”。

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身为太守的张仲景就打开衙门,不处理政务,专门为百姓治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裡给病人看病的医生,通称"坐堂医生"

第三: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身为太守的张仲景就打开衙门,不处理政务,专门为百姓治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裡给病人看病的医生,通称"坐堂医生"!

史书记载了一个病例,张仲景碰到王粲王粲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诗人。张仲景凭自己多年的医疗经验,发现这位仅有二十几岁的作家隐藏著可怕的“疠疾”也就是麻风病
他对王粲说:“你已经患麻风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鼻骨塌陷,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更不信他的话。
过了几年,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望其色,直接了当地指出:“你并没有吃药,你的神色跟过去一样。你为什麽讳疾忌医,耽误自己的生命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鼻梁塌陷,半年后就死了。
后来张仲景被“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依然不忘救治民众的疾苦。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身为太守的张仲景就打开衙门,不处理政务,专门为百姓治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裡给病人看病的医生,通称“坐堂”,那医生就叫“坐堂医生”。

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馀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他决意谋求治疗伤寒瘟疫,解除苍生疾苦的方法!

第四: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馀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他决意谋求治疗伤寒瘟疫,解除苍生疾苦的方法!

据史书记载,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其中尤以汉灵帝(西元168一188年)时的几次的疾病流行规模最大。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馀人
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天灾人祸,家族的变故使张仲景无心做官。再加上久“见朝政日非”,张仲景歎息地对人说:“君疾可愈,国病难医。”遂挂冠遁去,隐居于少室山。他决意谋求治疗伤寒瘟疫,解除苍生疾苦的方法。

他认为瘟疫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而且伤寒的发生发展都遵循一定规律,按照伤寒"六经传变"的规律治疗疾病,又在伊尹《汤液经法》的基础上,应用经方对证治疗伤寒,终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第五:他认为瘟疫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而且伤寒的发生发展都遵循一定规律,按照伤寒"六经传变"的规律治疗疾病,又在伊尹《汤液经法》的基础上,应用经方对证治疗伤寒,终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通过仔细研读《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特别是从《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得到启示。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他认为目前的瘟疫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
而且伤寒的发生发展都遵循一定规律,于是提出“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按照伤寒“六经传变”的规律治疗疾病。张仲景又在伊尹《汤液经法》的基础上,应用经方对证治疗伤寒,终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

张仲景创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精选 了三百多首经方,保存了失传多年的伊尹《汤液经法》的内容,更加扩大了经方的使用范围!

第六:张仲景创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精选 了三百多首经方,保存了失传多年的伊尹《汤液经法》的内容,更加扩大了经方的使用范围!

该书系统地论述了伤寒病的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精选 了三百多首经方,保存了失传多年的伊尹《汤液经法》的内容,更加扩大了经方的使用范围。除了药物和方剂,书中其中还介绍了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
这部著作在西元二O五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讚歎说:“此真活人书也”。后来此书又毁于兵火战乱,加上医生密而不传,以至于在相隔不远的晋代,都找不到一部完整的版本。就连唐朝名医孙思貌都差一点儿没有机会读到此书。后来由当时太医王叔和加以整理编排,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前者论外感,后者论杂病

《伤寒论》的影响还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现在中医界仍有经方派,各大中医院校也都设有伤寒和金匮教研室,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我自己的师承关系也是伤寒学派!

第七:《伤寒论》的影响还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现在中医界仍有经方派,各大中医院校也都设有伤寒和金匮教研室,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我自己的师承关系也是伤寒学派!

后人高度讚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它“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它的影响还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製药工厂出品的中成药中,基本上都是伤寒方。
现在中医界仍有经方派,各大中医院校也都设有伤寒和金匮教研室,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我自己的师承关系也是伤寒学派,所以开起方子来,四气五味,君臣佐使是一点儿也不敢马虎的,生恐辜负了伊尹,仲景的苦心。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
张仲景去世后,被安葬在家乡河南南阳墓前立有石碑,上书“汉长沙太守张仲景之墓”,现在在仲景墓园修建起了张仲景祠,86年我从重庆返京,专程拜谒,当时是白砖黄顶,汉韵十足,现在不知道变成什麽样子了。前几天听草有个小朋友写了个去南阳游玩儿的帖子,大约提到一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网站站长:宋利
黄帝内经网帮助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
徐文兵视频全集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4-17 05: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