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标题: 第25集《中医基础理论》奇恒之腑:脑、髓、女子胞 [打印本页]

作者: 宋利    时间: 2016-4-28 18:15
标题: 第25集《中医基础理论》奇恒之腑:脑、髓、女子胞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53280/Ob/0/sid/XMTU0OTk3ODg1Mg==/v.swf[/flash]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如下:
        同学们好,现在上课。
       上一讲我们讲了六腑,重点要掌握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胆具有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的功能,胆主决断是比较难的一个学习的内容。它的生理意义同学们掌握它和人的勇气有关就可以了。胃的生理功能受纳水谷、腐熟水谷,它的生理意义在于人以胃气为本,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中医学强调胃气在生命当中的重要意义。小肠的生理功能受盛化物,我们讲生理功能的时候分别讲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实际上受盛、泌别清浊可以包括在化物范畴,把这两个功能分别用八个字两个术语概括它,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来浓缩概括受盛化物就可以了。小肠受盛、化物,在化物的基础上来分清别浊的功能隶属于脾的运化功能。大肠为传导之官,传导糟粕、吸收水液,它重在传导。而膀胱,膀胱(的)气化功能表现为贮存尿液和排泄尿液,膀胱的功能取决于肾脏气化功能。三焦在六腑当中是一个特殊的概念,我们在这里仅给同学们介绍三焦的概念,从功能角度论述三焦的内容。一、要求同学们掌握三焦部位的划分;二、掌握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排泄水液,运化水谷,排泄水液,三焦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为水液运行的通道,在此基础上,(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掌握三焦的三个生理特性。
       第三节 奇恒之腑
       接下来我们讲脏象的第三部分,叫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的定义是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等(的)合称,其中胆我们在六腑当中已经讲到了,胆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骨、脉我们将在形体这一节里面进行讲授,因此(此处与授课无关,音像皆删)在奇恒之腑这一节我们主要介绍脑、髓、女子胞。
       一、脑
       第一个介绍脑。脑,中医学又称髓海,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脑又称元神之腑。
       第一、脑的生理功能。
       脑的第一个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动。这里面首先要熟悉几个概念。一、元神,元旦的“元”,神明的“神”。元神,什么是元神?按照中医理论,形神之间的关系,中医学认为“形具而神生”,有形才能有神,将来同学们在学儿科学的时候会进一步讲,将来学习内经的时候还会进一步来阐述形具而神生,我们在这里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从形神的关系来说讲述它们形和神的关系来说明这个元神的概念。那什么叫元神呢?就是人出生之前,随形之俱,随形体的生成而产生的神谓之元神。“男女媾精,胎孕乃成”,胎孕在母体内经过十个月的发育成熟以后,形俱而神生。《内经》讲“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中医的儿科学关于胎儿的发育过程,形和神的发育过程讲述得非常细致,将来同学们可以读儿科学的总论这一部分,各种儿科学的专著以及现行的教科书儿科学都在这方面作了很多的讲述,在不同时候,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它是个什么样子,什么(个)形象都说得非常细致。也就是说胎儿在出生之前,随着形体的完整发育成熟,随之而来,神也就产生了,我们把这个神定之为“元神”。就这个意义讲,元神来源于先天,因此元神又称作“先天之神”。这个元神藏于何处呢?藏于脑髓之中,出生以后赖后天不断地培育,使神逐渐地发育成熟。元神有什么作用呢?中医学认为元神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的生命活动。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医学认为有元神才有生命,生命的标志不仅要(有)形,还要有神,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基本的生命观。元神败则生命也就不存在了。就这个意义讲,脑具有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在《内经》里面,并没有这样论述脑主宰生命活动的机制,但是《内经》里面已经认识到脑是生命的中枢,因此在《灵枢》经里面告诫人们使用针刺的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刺脑。头部的解剖有个穴名叫脑户,就是枕骨大孔,就在脑户,强调针刺脑户立死针刺的角度深浅有严格的限制,一旦超过规定限制,就有可能刺到生命中枢,人就死亡了。所以《内经》里告诫人们实施针灸的时候刺这个穴要把握好度,否则入脑立死。这一点同学们将来在学习针灸学的时候学习针刺要特别注意,过去在临床上也出现了不少的医疗事故,由于针刺的方法不当。这样一个结论,在针灸学的研究过程中,在实验室用动物实验的时候,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么个结论,从动物实验上证实了这种针刺会刺入动物的生命中枢,所以会导致立刻死亡。从这个方面我们进一步来看,《内经》从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那天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了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脑为元神之府,脑主神明”的学说。换句话说,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在《内经》学里面是两个学说并行的,在中医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一直是这样的。只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决定的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坚持以“心主神明”说为主导地位,但是并不排除脑为元神之府。在这里,我们讲脑主宰生命活动,我们在(讲)心主神明的时候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为全身生命活动的主宰,这里讲两者功能是完全一致的。那么为什么不讲脑藏神而要讲心藏神,就像上面我说这个理由。
       二、它具有主藏元神的作用。元神,我们上面讲了元神藏于脑中,那么元神从总体上(讲)是人体生命的主宰,全身的生命活动都受元神控制,这是一、从总体上(讲)。具体讲,元神所发挥的生理作用表现为精神、意识、生理活动,特别是认物这个过程。认物在中医理论当中又叫作识神,识神,有元神有识神,认识的识,识神。识神的作用是由脑神执行的,就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是我们在前面讲心主神明那个认物作用,属这样一个范畴。在心主神明里面讲任物作用,讲认识作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我们在讲脑的功能它是元神所执行的。从脑的生理病理来理解,古书已经记得很清楚,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也就是说,我们从脑主神明这个体系也阐述了我们前面讲心主神明的作用。两者讲的都是同一个内容,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正因为这样,前面我们讲,在中医的神志学说当中,心主神明说和脑主神明说从《内经》开始两个学说并行,只是两种学说未统一起来而已,这是一。其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决定了把脑主宰生命活动主藏元神的功能隶属于心主神明的范畴。其三、脑的功能,主管人的感觉运动,感官在解剖学上是指眼、目(眼应为“耳”)、口、鼻、舌等等感觉器官,中医称之为五脏的外窍,眼、耳、口、鼻、舌为五脏的外窍,这些感官都位于头面。位于头面这些感官都与脑相通,我们前面讲任物的时候讲“别黑白、审短长、识万物”,那就是感官的作用,通过感官将事物形态、颜色、位置这些信息接受以后经过脑元神的作用进行识,任物,即分析处理,判断出事物的形态、颜色、位置,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是先通过感官来实现的。中医从《内经》开始已经记载了感官和脑之间的关系,到了清代,我们前面提到的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里面他提出了“灵犀记忆不在心而在脑”这样一个命题,这样一个原理,进一步从解剖学论证了脑为元神之府、脑主神明。在这本书里面讲脑的作用的时候把感官和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地论述了。总结《内经》关于感官和脑的关系以及脑的功能,不仅具有感觉作用,它和肢体的运动也有密切关系。所以说,第三个功能讲脑具有主感觉主运动的功能。
       第二个问题我们讲一讲脑和五脏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每一个器官,每一个腑,每一个脏都和五脏之间有关系。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病理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尽管说心为君主之官,它的前提是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在五脏藏神的基础上以心为主导,强调心的君主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定义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而将脑隶属于心之下。我们在这里讲脑能主宰生命活动,主藏元神,主感觉运动,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脑具有主神明的功能。在这里,并不是坚持心主神明说、脑主神明说两者可以并行,我们在这里讲脑和五脏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来理解脑在五脏藏神基础上是隶属于心。隶属于心。为什么说脑与五脏有密切关系呢?脑从形态来说,从物质结构来说,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脑为髓海,我们首先定义它为髓海。髓是指精髓,髓聚于脑而形成脑髓,这个髓来源于精气,精化为髓。从脏象学说来说主要是指肾精,而我们在前面讲肾藏精的时候,反复强调肾所藏的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的五脏六腑之精,肾所藏的精是指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者在肾中结合化生为精气,贮存于肾之中。那么肾精化生为髓,由髓聚而为脑,因此就从物质来源说,脑髓取决于五脏六腑的精气。因此脑与五脏密切相关。就这个意义讲,脑之元神,脑主神明可能理解为五脏藏神的代称,而五脏藏神。我们前面讲心主神明的时候反复讲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五脏藏神,心为主导,因此,脑主神明在中医脏象学说里面,换句话说在中医的神志学说包括将来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去钻研中医的心理学,甚至可以放大研究中国心理学时,一直是强调脑的神明作用隶属于心主神明之下,这就是脑与五脏的关系。第一、它和肾关系最密切,是通过肾精这个机制来实现的。第二、肾精源于五脏六腑之精,所以五脏的精气聚集于肾,因此,在五脏系统中,既强调肾精和脑的关系,同时也强调五脏整体的精气对脑的作用。由此,根据中医对脑的认识,中医学治疗脑病,第一、从整体进行调节,要从五脏系统入手,第二、又突出地强调从肾入手,它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点。在这里面刚才提到了一个中医心理学,有兴趣的同学注意,中医心理学是咱们中医学理论体系当中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专门讲心理。如果同学们有精力,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中国心理学史》,是南京师范大学我们国家心理学界的元老高觉敷老先生撰写的,被称为我们国家心理学的经典之作,翻译成多种文字。把这本《中国心理学史》如果能通读一遍,就会理解我们刚才反复强调心主神明而不讲脑主神明的道理,它从中国的文化、历代的经典作家对心理学的范畴的论证,可以把心主神明脑主神明理解得更加深刻。
       二、髓
       第二、我们讲髓。(此处停顿较久,音像皆删)首先讲髓的定义。什么是髓?髓是骨腔中一种膏样的物质。在中医理论体系当中,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换句话说,在中医学当中,髓是骨髓、脊髓和脑髓的合称,骨髓是藏于骨中的髓,脊髓仅特指脊柱当中的髓,脑髓是上面我们所讲过的构成脑的髓样物质。髓,它的来源是什么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呢?髓是由先天之精所化生,由后天之精所充养。先天和后天之精共同化生为髓。髓有什么生理功能呢?一、它能够充养脑髓,髓聚而为脑。由人体内的髓──一种膏样物质源源不断地化生才能够保持脑髓充盈。脑髓充盈,脑的功能才能够维持在正常状态,发挥其主持生命活动、主藏元神这样的作用。换句话说,发挥脑在神明当中的作用。这一个功能,它的理论依(据)是从髓的角度阐述了脑、神明作用的物质基础,阐明了脑主神明这样一个功能。二、在实践上,髓的功能无论是髓的多少,髓发育得如何,都会影响生命的功能,都会表现为异常的生命过程。小儿科里面有五软、五迟。什么叫五软?什么叫五迟?将来同学们在儿科学进一步学,(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先天性的发育不全。比如,有遗传性的,也有后天在胎儿期间所造成的,也有遗传性造成的,叫大脑发育不全,表现为生命的过程发生异常,尤其是表现为神明功能异常。中医学来看,在于脑髓先天不足。再比如,有的小孩生下来以后,头非常大,智力低下,用现在的话说叫脑积水。用咱们中医的术语说,儿科有一个病叫解颅,囟缝应合不能合,囟缝开解,头颅增大。中医治疗这个病,就说肾的功能失常,旨在说明脑的功能异常。由于髓的功能异常导致脑的功能异常,出现了异常的生命特征。髓的功能异常还可以表现为生、长、壮、老这个过程。人到老了以后,我们前面讲肾精在生长发育的过程,由壮年进入老年,肾精不断地衰减,表现在髓上呢?到了老年,人脑髓从容量上变为逐渐减少,用现代的语言说,叫脑萎缩,用中医的术语说,将来同学们在学习临床课的时候有一个疾病的名称叫脑痿。它表现的特征如:大家知道老年人记忆力不好,说话反复重复,再进一步发展,傻了,不识亲疏,生活不能自理,咱们用现代语言来说叫老年性痴呆,在中医学里面叫呆病。治疗这个病,认识这个病,中医认识到脑痿,脑髓海不足。为什么髓海不足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肾精亏少,五脏六腑的精气亏少。因为到了老年特别是衰老阶段,随着肾精不断地亏少,脑逐渐地萎缩而产生这样的病变。第二、它具有滋养骨骼的作用。髓藏于骨之中,称之为骨髓。骨髓具有养骨的作用。骨骼的生长发育,它的物质基础取决于髓。髓主要的来源,我们(讲)肾精的时候讲过,源于肾精,由肾精所化生的。就这个意义讲,得出一个结论,中医说:“肾主骨”。我们在前面讲五行的时候,五行属性的分类,讲骨和肾和髓同一系统,那是从五行分类讲的。我们在这里讲肾主骨,从骨髓和肾的关系,从生理上来论证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中医学在认识骨的生理病理的时候,虽然是骨与五脏六腑都有关,那么突出强调它和肾关系最密切。将来同学们在学骨伤科学的时候,比如,骨折,我们除了用中医的手法进行复位,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手术,但最后都给药吃,叫接骨药。这些药物,著名的方剂常常是从治肾入手。它的理论依据就是骨髓养骨,肾主骨。第三个功能化生血液。前面我们在讲肾精的主要生理作用的时候讲到第三个功能——化生血液。肾精,就是精气,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可以转化为髓,由髓可以化而为血,中间省了髓这样一个机制,就称精化为血。我们在这里从髓这个角度来说明精髓血(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髓是化生人体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一个理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中医在临床上治疗血虚性的病理变化,常常首先想到从补肾入手,这是第一。第二、在治疗血虚病理改变的时候,最终也是以补肾收场。治疗血虚的病理改变,中医也是从五脏入手,按照血液化生的调节机制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治疗,但是到最后,最后一种手段就是从补肾入手。当前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者各种各样的贫血,对这些疾病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的时候,人们主要的立论思想是从补肾入手。这也是当前(用)中医药来治疗西医的病——血液生成障碍疾病(的)一种治疗思想。这种思想就源于髓能化生血,精髓能化血。再比如,像肿瘤,除了手术治疗之外,常常采用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它有一个重要的副作用,就是使人体内白细胞减少,出现骨髓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中医对肿瘤放疗化疗所产生(的)这些毒副作用表现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这类疾病,认识它的时候,首先想到肾、精髓和血液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入手,去治疗放疗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在这里面也提示同学们在高年级时要从事中医的科学研究如何建立假说,就是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假定性说明,叫作假说,这也是应用西医的知识和中医的理论去认识现代西医临床上某一个疾病,要想从中医药去入手,去治疗,如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上面分析的这个肿瘤放、化疗毒副作用所产生的骨髓抑制和白细胞减少这种病理改变,我们用中医来认识属于中医的血虚范畴,那么中医治疗血虚虽然五脏同治,但是首先是从补肾入手。根据这样一个理论,对这些疾病治疗其中补肾是一个治疗手段。举这样一个例子,一、进一步讲述精、髓和血的关系,同时也旨在说明这些疾病如何用中医来认识它?怎样应用中医药的知识对它进行治疗?怎样来进行考虑?
       第二个问题讲髓和五脏的关系。髓和五脏和关系,一、同学们必须明确认识髓化生于先天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后天之精,因此髓与五脏密切相关,这是第一点——髓的化生功能如何与五脏密切相关。二、在五脏当中与肾关系最为密切。因为髓是由肾精所化生,所以髓的生理病理和肾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
       三、胞宫(附:精室)
       第三、讲女子胞。
       女子胞这个名词,请同学们注意,在中医历代文献里面,对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之后,它的别称不下几十种。现代学术界共识,按照现代术语学的要求,别称不得超过三个。所以我们的教材是根据术语学的规范,把最常用,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别称列出来,包括它的本称、原称。那么女子胞的别称给同学们提供两个,一、胞宫,二、子脏。其余的过去文献中记载使用,而我们现在的中医学不再用,今后国家名词委规范名词以后,大家都要遵守,那就是法律。别称,按照现代术语学要求规定不得超过两个,包括原称在内只有三个。什么是女子胞?女子胞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关于女子胞的解剖部位在中医历代文献当中记载的与现代解剖学非常相近,我们在这里主要讲述它的功能,首先讲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第一个功能,叫主持月经。月经它也有许多别称,为大家提供了三个别称,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按照术语学的要求,同学们记住月经又称月信、月事就可以了。月水比较少用。它也有十几种名称。月经是健康的女性发育到十四岁左右,我们前面讲肾精的时候讲过,说“二七天癸至,女性月事因时以下”,就是指健康的女子到十四岁左右随着肾精发育的充盛,在体内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机能成熟和生殖器官发育的一种物质,叫做天癸,有了天癸,月经正式来潮,表现为经血按照周期遗泄。女性月经的按时来潮,按时来潮标志着女性具有了生殖能力。这个月经的经血,我们前面提到过冲为血海,肝为血海,实际上这个月经的经血贮藏在女子胞当中,女子胞所谓主持月经是指女子胞是血海,是月经贮藏和排泄之处。我们前面讲了冲为血海,肝为血海,旨在说明女子胞和冲脉有关,女子胞和肝脏有关,后面我们讲女子胞和脏腑经络关系的时候再进一步来讲述。
       这到节课就到这里。




欢迎光临 黄帝内经 (http://www.huangdineij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