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79|回复: 1

《灵枢。经脉》“是动”“是主”异解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3-12-29 04: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灵枢。经脉》中介绍了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和各经脉的主病及治则。其中在介绍各经主病的开头部分分别是“是动则病”和“是主某某所生病者”。这个是动和是主的意思,自从《内经》成书以来,一直不能被后人正确理解,因而成为《黄帝内经》中的又一千古之谜。那么后人都有哪些解说呢?
                    一、是动是主的不同解说
       1.  气血之说
      《难经》第二十二难说:“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变为二病者,何也?然:经言是动者,气也, 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 之,血主濡之, 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後病也,故先为是动,後所生也。”
       2. 变动与治疗说
       《经络学》教材认同张景岳的说法“动言变也,变则变常而为病也。”认为是动是指经络有变动就会有如下症状; 是主为该经腧穴可以治疗如下一些病症。
       3. 阴阳之说
       4. 经络脏腑之说
       5. 本经他经之说
       6. 外邪与本病之说
       7. 证侯之说
       8. 表里虚实之说
                二、从《灵枢.  经脉》的体例来看是动和是主应当是指虚实不同的证侯
        现在分析一下《灵枢.  经脉》各章节所讲述的核心内容。
         1.  《灵枢.  经脉》的第一段讲述了经络的重要性,特别强调通过经络可以调虚实。
       2.  在肺经、大肠经、胃经和肾经中补充介绍了经络气盛和气不足时的症状。
       3.  在各经脉的治则后面介绍了各经虚实的脉象。
       4.  在各经脉的主症后面反复强调了虚补实泻的原则。
       5.  在络脉部分介绍了各个络穴主治的虚实症状。
       总结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灵枢.  经脉》所讲的核心就是定性定位的诊断和治疗经络的疾病。定位部分以经络循行为主线,定性诊断部分以虚症和实证为重点,定性治疗以补泻为基本原则。如果是动和是主所介绍的不是虚和实两类征候,那么在肺经、大肠经、胃经和肾经以外的经络病变就无法从症状上来分清虚实,也就很难使用补泻手法(人迎寸口脉诊的精度不够)。因此,我认为是动和是主应当是指虚实不同的两类证侯而言。
                三、从《灵枢.  经脉》成文的过程来看是动和是主的含义
        王力微在揭开‘《黄帝内经》的神秘面纱’一书中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末年至王莽时代,是古代来自于民间或贵族、侍医、或其他人(如:枚乘的《七发》就有养生的内容,是以赋体写出,如概括些,就可以是一个篇目)的零散篇目,经宫廷侍医李柱国加工的汇编而成。各篇独立成篇,并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对散乱的、篇幅长短不一、良莠不齐的医书,李柱国有所筛选、加工,体例上有所统一,即全部改成对话体。成编开始于公元前26年,结束时间大致是公元16年。书中具体各篇,大多数早于这个时间。从一些篇目内容的杂错不一,可以折射出,当时的很多医病观念,并不统一。”从《灵枢.  经脉》成文的过程来看更进一步证实了他的观点。首先我们认定《灵枢.  经脉》的作者应当参考了马王堆汉墓帛书《灸经》和《江陵张家山汉简。脉书》的内容,因为后两书的内容比《灵枢.  经脉》少许多内容。那么《灵枢.  经脉》比之又增加了哪些内容呢?1。补充了心主手厥阴心包络经脉的循行线。(原来只有十一条经脉)2。补充了循行线的不足。3。补充了十五络脉的感传线和虚实病症。4。补充了肺经、大肠经、胃经和肾经的虚实病症。5。补充了针刺补泻方法。(古文献只用灸法)6。补充了人迎寸口脉的诊法。《灵枢.  经脉》继承了古文献中“是动则病”的说法,修改了古文献中“其所产病”为“是主某某所生病”。因为在古文献中是动则病是可以治疗的(是某某脉主治)(灸补);而其所产病则不可以(灸补)治疗。针具的发明和使用使“其所产病”已经可以治疗(针泻)。为了区别古文献所记录的内容故改为“是主某某所生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04: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13-12-29 04:29 编辑

          四、《灵枢.  经脉》 改进了经络研究的方法
在《灵枢》中有两种经络循行的方式:一种是《灵枢.  经脉》中的大循环方式。其中手三阴经是起于胸腹部的。这种起于胸腹部的经络循行很难用普通感传的方式诱发,这是用古琴乐音方法诱发出来的;还有《灵枢。五十营》中用顶眼看经络行走的方式;另一种《灵枢。脉度》中记载的更为古老方法明显就是感传的方法,因为是从四肢末端到头胸部位。由于方法的改进,经络循行线的纪录就明显详细。同时作者也就进一步体验到了古人对是动的用词含义。
          五、是动和是主的古字义
1。是
《说文》说:“是  直也,从日,正。”
《说文》说:“直  正见也,从十,从目。”古字形上面一个日字,日中一个大字,下面一个木字。
《说文》说:“正  是也,从止一。”
《说文》说:“止  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
综合以上所说,是的本意是:“当正午时,在地面上插上一个木棍,此时你可以看到木棍的影子正与木棍连成一条直线。”
如果你能够看到经络,那就像看到正午时分插在地上的木棍影子类似,就是一条线而已。
2。动
《说文》说:“动  作也,从力。古文动从
《说文》说:“作  起也,从人,从乍。”
《说文》说:“     乍行乍止也。”
如果从远古的解释动应当是某种运动的物体在一下一下地向前运动,典型的名词就是动脉。正常情况下经络的流动是连续的以每次呼吸行走六寸的速度在行走。如果你在人体内看到的经络在一下一下的向前流动,这就是一种气血不足的病理表现。
3。主
《说文》说:“主  镫中火也。”(注:镫既是灯的古字)
很简单如果你看到的经络象油灯中心的火苗那样光亮,那这就是该经络经气太盛的病理表现。
               六、从是动和是主的症状来看经气的虚实
毫无疑问《灵枢.  经脉》中的是动和是主的症状有些虚实混杂的情况。也正是这一点才搞得两千来人们对是动和是主的迷惑不解。参看了马王堆汉墓帛书《灸经》和《江陵张家山汉简。脉书》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是《灵枢。经脉》中出现了一些传抄错误。如《灵枢.  经脉》胆经是动主症中有一条“足外反热”。如果理解为足外本应凉,但是反而发热就应当是经气实证,不应当归入是动则病一类;古文献的记载是足外反,没有热字。我们可以理解为足外翻,这就可以是胆经的虚证了。
还有一些症状可虚可实,比如循经疼痛的主症。这是可以参考《灵枢.  经脉》作者在大肠经中补充的辨证规律“气盛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尽管如此从《灵枢.  经脉》中还是可以看出是动为经络气虚,是主为经络气盛的许多症状来。如肾经:“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材,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恍恍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此处点题是动为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黄疸肠澼,脊骨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七、小结
是动和是主之病症是《灵枢.  经脉》作者从古文献中经过整理后保存下来的上古经络文献内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再适合人们的学习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按照古人的著述方式将每条经络的症状分成虚和实两类。成文的语言要现代,内容要充实可靠。尤其要利用现代的科学仪器和统计方法来研究得到新一版的经脉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3-29 20: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