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15集《内经》中2:藏象学说(概念及内容);中2-1:《...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5:5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31646/Ob/0/sid/XMTU0NjcwNDU1Mg==/v.swf[/flash]

王洪图黄帝内经讲稿如下:
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习藏象。藏象学说,藏象理论。其实都是一回事。过去我们叫藏象学说医学全.在线。后来有人提出来应该叫藏象理论。其实学说本身就是理论问题。藏象学说,是我们《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关于理论体系核心的说法,在六十年代初就有人提出来过,那时说的还不是《内经》理论体系核心,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叫藏象学说。这个是六十年代初,湖北中医学院的西学中班,西学中班的学员,和老师们一块写的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当初他们提出来说它叫脏腑来着,叫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当然他们所说的脏腑,实际上就是说的藏象。因为藏象不单是个脏腑问题了。

“以象而不以质”,讨论的是以象为主。说不以质就是没有质?不是这意思。就是它强调的是象。所以藏象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或者中医理论体系核心问题提的比较早。我在写《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的时候,那是91年动笔写的。藏象,我还没说它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讲说它《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么一个提法,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就相对比较笼统一点吧。免得在学术上出现一些分歧,其实看来这个问题,倒没有什么分歧可说的。也就是说,把它看作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的问题,学术界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意见。

关于藏象的概念,什么叫藏象?历来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比较占统治地位的,或者说在学术地位,代表学术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以前关于藏象的概念,那就是说“脏藏于内,形见于外”,就是这么个观点。因为内脏藏于体内,所以叫藏象。

还有一个说法,王冰的说法,就是“脏藏于内,形见于外”,又加个“可阅者也”。五脏藏于体内,它的功能表现、它的形象,可以表现在外。而且表现在外的这一部分,是可以看得到的。阅,不是见吗?至于那个“现”字,我写成“见”字,古时候就没有“现”字。“见”字,有时候作为表现为“现”,有时候则看得见的“见”。就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意思。认为“可见者也”。就说是这个见可以,说形现于外,那就是“现”。就是这样的话,“象”字也有一些不同的认识。有的说是形象,有的说是现象,有的说是假象、表现等等。有一些不同的分析,我们在考虑之后,就是说“脏藏于内,形见于外,可阅者也”的说法,好像不能够完整地反应藏象的概念。只能可以说藏象,所谓藏象有这么个特点。是吧?脏藏于内,形象表现这外,可以从外边看得到。这个是个特点问题。好像不是藏象的概念问题。所以经过讨论之后,给藏象确定的概念,就是咱们教材所说的,藏象是什么呢?是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脏腑、经脉、形体、官窍,有没有形态结构?有。所以藏象就是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它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么一个提法。

这里所说的形态结构,是指的《内经》中的,因为研究的是《内经》,咱们不是讲后世,也不是讲今天的那个中医学基础。而是觉得《内经》时候的藏象,是指《内经》中的解剖知识,我们在讲概论的时候,提到过,《内经》有粗略的解剖知识,所以这里说是指《内经》中的解剖知识。生理活动规律是该理论的重点。也就是说,藏象理论重点是什么?重点是研究生理活动规律。当然就是已经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等等的活动。以生理活动规律是其研究的重点。

它这些生理活动规律是什么呢?它是以五脏为中心的,联系诸腑,五脏六腑,当然也有奇恒指腑,以五脏为中心的,联系诸腑、经脉、形体、官窍等。什么呢?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的生理活动。这生理活动是重点。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研究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的生理活动。而不是专指这五个脏的生理活动。只是以五脏为中心,而已经这五个系统。所说系统,那就包括六腑、经脉、形体、官窍,甚至于把自然界都联系起来。就我们在讲《阴阳应相大论》乃至于讲《金匮真言论》都提到过,《金匮真言论》、《脏气法时论》都有这样的问题。

我们看《脏气法时论》教材46页。这个表。和我们以前讲《阴阳应象大论》,也就是37页这个表。那都是反映这么个问题。46页和37页分别有两个表,这两个表,其实都可以反映,这个五脏的五个系统活动问题。所以说它是五个系统的生理功能活动。作为重点的。这部分系统,又讲了,它不仅都受到天地四时阴阳的影响,同时互相之间也紧密联系,从而体现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生理活动规律。人体自己的局部与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乃至于社会的,也是一个整体。所以体现这样一个整体生理活动规律。这是关于它的概念。就是第一句话叫做概念。到“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这是关于藏象的功能。

下面是对于这个概念的进一步的解释。因为说的是形态结构,所以解释,我所说的形态结构,是指的《内经》时候的那些解剖知识。我所说的生理活动规律,是这些理论的重点。而所说的生理活动规律,是以五脏为中心的,这五个系统的生理活动。这等于是后边,就自己解释那个概念。这是允许的。确定概念的时候,自己可以确定,自己应该进行解释。当然以往,就说这几十年来,有一些个不同的说法,关于藏象的概念。当然并没有经过深入的考虑,或者说也没有经过严格的、认真的、仔细的讨论。不同的专家在不同的著作当中,关于藏象的概念,曾经有过一些不同的说法。有的说藏象是研究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规律的学说。换句话说,重点在于把藏象学说,又包含了病理,把病理也算在藏象学说的内容之一了。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我在确定这概念的时候,就排除了这一点。因为病理问题,我们中医基础理论也好,《内经》理论也好,它还有病机病理那一部分。病机病理就是作为一个学说来存在的,病理部分,它就不能够既属于藏象,又属于病机。看来,放在病机里头是合理的。因此,藏象就不应该再包含着病理内容。

还有的时候,有的专家提出了,是包含着经络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看,咱们在这部教材的概论的部分,讲《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的时候,经络也包含在藏象里了。经络本身就属于藏象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属于生理方面的。主要的东西。主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为什么又没说除了经络呢?因为经络已经属于脏象了。只不过是经络本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它的一些特点。所以我们在写很多著作的时候,脏腑之后,又列一章,又列一节,又列一个什么组成部分,专讲经络。实际上,经络应该是属于脏象内容的。因为你们看到所有的关于经络的记载,都没有离开过脏,五脏六腑,特别是典型的权威性的著作。权威性的文章,《灵枢经》的《经脉篇》,它讲十二经脉的时候,开头都先说的是脏腑的名字。比如说,第一条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它是这么叫的。先定的是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它都先把脏腑的名字摆在前头。下边才说经脉的名字。当然《内经》里头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论述,都说明经络和脏腑是分不开的。一体的东西。只是从层次角度说,脏腑在高一个层次,下边才谈到经脉这样一个层次。

下面我再进一步解释,藏象理论的内容,你看是这样讲的,藏象理论的内容,它包括五脏,以五脏为中心的,当然五脏位置最高,下面接着谈的六腑、奇恒之腑,经脉。这不把经脉摆这了吗?形体、官窍、精气神,这些,就是说都属于藏象。你看,所谓藏象学说的藏象理论,它就不是脏腑学说、脏腑理论。因为脏腑,它属于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已。或者说是以五脏为中心而已。所以藏象不等于脏腑,脏腑是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在写“藏象”这两个字的时候,虽然从字音、字义上,都是内脏之脏,但是在我们用藏象这个词的时候,仍然是写的这个藏,藏了。做成一个词的时候,从我们这个基础也好,从我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也好,都是这样一种用法。其他就都是简体字,凡遇到藏象的时候,都用的是“藏”这个字。因为在《内经》时代没有简体字,也没有加肉月这个“脏”。就都是这个“藏”。有时候独【cang】有时候读【zang】。我们现在还使用这个“藏”。“藏”的意思就在于这个藏象的藏,不同有一般所说脏腑之“脏”。当然这里头,还留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什么考虑呢?就是现在还有少数的一些专家,认为这个“藏”字就应该读作【藏】,藏象就应该读作【藏】象。也有这样,起码我知道有一个专家是这种观点。那样的话,我就写的“藏”,尽管我们现在读成“脏”象。还留有余地,可以讨论。学术问题还是可以继续讨论的。出于这样一些考虑。所以我们藏象两个字,“藏”就没写成“脏”。当然意思都是读“脏”。从古来就是写的这个“藏”,读成“脏”。

这也反映了脏腑本身的特点,它是主藏的。它不是露在体外的。而是藏于体内的,脏藏于内的。是“脏”和“藏”古来是一个字。反映藏象这词,选这个字的时候,也有藏于内的意思。

藏象内容是这样一些,脏腑、奇恒之腑、经脉、形体、官窍、精气神。再有呢,关于论藏象的篇章,《内经》当中,讨论藏象的篇章是很多的,我们教材说,《素问》有《灵兰秘典论》《六节藏象论》《五脏生成论》(也有的说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经脉别论》《太阴阳明论》《灵枢经》等等。这只是重点。这一篇文章,重点讨论了有关藏象的问题。其实这些文章,往往也涉及到其他的医学理论问题。但是这重点是讨论藏象问题的文章。其实还有很多文章,虽然不以讨论藏象为主,但是也都涉及了藏象的内容,只不过那不是以讨论藏象为主的。我们都没有列入进来。因为《内经》这文章有特点,大家所知道的,它很难说我这一篇就讨论什么问题,而不讨论别的问题。它不是这样。所以往往在一篇里头,涉及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甚至于治疗方法。它往往在这一篇文章都涉及到了。当然它有重点,所以我们这里说的,有这样一些文章是讨论藏象的。主要讨论藏象的文章。并不是说别的篇章就没有藏象问题了。因此我们大家在研究藏象理论的时候,除了读本教材,还想读《内经》的话,你可以以这些篇为主。但是再想深入研究,更全面研究,那一百二十六篇,你都先看一下看。那里头应该说很多地方,都涉及到藏象的问题。

这样也和藏象的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核心有关。因为其实理论体系核心,因为这个理论,它应该是指导,或者是涉及到所有的理论内容。凡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部分,哪一部分都得有藏象的东西,没有藏象的东西,那个理论就很难成立。这样的理论才能叫做核心嘛!确实,想一想,是这样。你比如诊法问题,你诊断来诊断去,不管寒热虚实,最后总要定个位,寒热虚实,哪寒?哪虚?是脏腑虚、是经脉虚?还是气血虚?总得定一位。甚至你说是阴阳虚,阴阳也涉及到人体的什么阴什么阳 。诊断这样,治疗更是,你诊断离不开,那你治疗更离不开,你治疗总要从诊断走,照着诊断去立法处方。所以治疗也是这样。同样的,养生也是,藏象讲的生理问题,那病理问题是哪来的?病理问题就是生理的失常,就是病理,病理出来的,那你生理、病理都有了,养生呢,那就是要保养好生理的部分,逐渐的,或者说不要让它,产生病理的影响。这样就是养生。所以同样是离不开藏象理论。

因此说,藏象理论,涉及到《内经》的很多其他篇,这应该说也是自然现象,因为这是一种核心的理论。所以藏象的这一章的学习,应该是说我们全书的、全部《内经》课的重点内容。下面我们就一节一节的讲。先看第一节,第一节是《灵兰秘典论》。全篇全选下来了。只不过这篇有两个自然段,我们就分两段来讲。

《灵兰秘典》,灵兰就是讲的藏书的地方,黄帝藏书的地方。叫灵台兰室。秘典惊世秘密的典籍,秘密的经典。就是家秘多少籍。不是随便可以泄露的。无非是想说这一部分内容,是非常宝贵的、非常重要的。要很好的藏下来。所以篇名叫做《灵兰秘典论》。第一段是讲的十二官相使,或叫十二脏之相使。

十二脏相使
十二脏就是十二脏腑,有时候把这一段,把十二脏腑叫成“十二官”,官职。其实“官”本身就是功能的意思。只不过现在习惯了官,喊当官的,其实当官是要发挥他的职能的。不发挥职能,那就不叫官。是不是?我先讲,这一段是要背诵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一段是藏象理论当中很重要的部分。或者说在藏象理论当中,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尽管其他的藏象的篇章,也是很重要的,甚至于在某些问题上,说法不完全相同的,但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灵兰秘典论》这一段。是占有很重要地位的。现在我把它读一遍。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
歧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膻中,我们读成【tan 谈】中,读惯了读了几十年,现在有人说应叫【shan 善】中,我读惯了,还是读【tan】中。我记得我们工程院的老院士,程莘农先生,他说我们一直读【tan】中,后来你给我们教了,应该读【shan】中,反正大家知道。

这正是以一个封建王朝的官职,这样的设置,来形容人体中的十二脏腑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这里说强调的,虽然说有主有从,但是强调的是一个协调统一的关系。强调的是一个协调统一的问题。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虽然是它说“十二藏”,指十二脏腑,腑也可以笼统称为“藏”,细分的话,腑和脏是有不同的。笼统来说,内脏内脏,那就包括腑,包括脏。所以它把十二脏腑,都笼统的叫做十二脏,“之相使”就是相互使用。就是相互为用、相互联系。

贵贱何如?有什么主?有什么从?主为贵,从为贱,它其实就是讲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当然讲主从也可以,因为下边讲君臣关系。总之,贵贱就是讲主从。

歧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岐伯回答,对话,说悉乎哉问也,说您这问题问得太全面了,悉,不是完全吗?问得太详细了。请遂言之,请让我把这个问题谈一谈吧。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怎么这些话其实各位在学中医基础的时候,大多都引证过了。对不对?在中医基础是叫藏象吧,在藏象里头讲心脏的时候,肯定第一条“心为君主之官”,或叫“心主神明”,“心主血脉”等等。肯定以心主神明列过题,从哪里出的?《内经》里讲了很多“心主神明”的问题。但是以《灵兰密典论》最为突出。就是说把十二脏腑,和朝廷中的君臣相联系的话,心居君主之地位。居最高的领导者的地位,为什么?就是因为心藏神。在《内经》理论里面,人体虽然是形神统一,形体和神(精神)是统一的,但是神是又统领着形体,神要比形体重要得多。既说是统一的、不可分的,又说神统领着形体。因为心思藏神的,主神明的,所以就把它看作是在十二脏腑当中,是最重要的一个脏腑。因此把它叫做君主之官,而藏“神明”。这个“神明”呢,就是泛指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笼统的说,在我们《内经》里面,甚至于在我们中医里面,都把它叫做“神”。都可以用神加于概括,当然,在神的概括的基础上,还可以细分不同的层次。笼统的来说,都可以叫做神。而这个神,可以说是由心来统领的。所以,你看教材的注释,52页最下一行,张介宾的注释,最后,倒数第一行最后,“心为一身之君主,禀灵虚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也就是说,心统领全身,脏腑百骸惟所是命,都受神的影响。人的“聪明智慧,莫不由之”,那都是出于心。都从心来的。就这个上来讲,所以把心叫做“君主之官”,就好像朝廷中的皇帝一样。封建王朝的皇帝一样。我虽然这样强调“心主神明”,而且引证张介宾的注,其实在《内经》理论里面,还有其他关于精神的问题,只不过《灵兰密典论》是强调这个,而且这个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当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甚至于占了主导的地位。关于神的问题。心主神明的观点,是占了中医理论当中的主导地位。还有不是心主神明的,五脏都主精神的,那是另外一种理论。现在我们是讲的《灵兰秘典》,就是这样一个观点。

这个要是完全都从解剖上考虑,就不大容易。因为大家都学过解剖,中医古时候,解剖不是太发达,一百多年来,西医东渐,我们人人都学了解剖,而且那个“脑”主神,脑主持精神活动的问题,已经好像众人皆知,因此你说心,如果是胸中之心来主这么多神明,似乎讲不通。确实也是很难讲得通。所以我说学藏象的问题,你要单纯的从解剖角度来考虑是很难学得通的。可是你说脑主神,这也有毛病。“脑主神明”,我们开中药,开处方,就很难说清脑开窍,对不对?说“养脑安神”,好像从整个理论上,都不是这样认为。而且从中国人的习惯上,也不是这么说的。说这个人用心学习,当然现在也说动动脑子,也有这样说的。说这人没心没肺,是脑子不开窍。也有人说脑子不开窍,说心不开窍,说的还是相对比较多。说是不用心,学习不用心,那就白费了。所以“心藏神”传下来,几千年来,我们从生活上到医学上,一直是在这样使用的。

再有说了,这个心是不是跟精神活动就没关系呢?也还有关系。其实五脏,哪一脏都对,就我们现在的医学的考虑,实验为主的医学考虑,全身各个脏腑,都和人的精神活动有影响。不是绝对没影响,这个意思。报纸、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材料,这当然是可以做参考的,不能说作为医学论文来看,不是有过一个报纸登过一个,哪个国家一个妇女心脏病,后来移植心脏,移植给她一个好的心脏,她就活过来了,活过来以后,她的生活习惯改变不少,本来不喝啤酒,现在特别爱喝啤酒,本来根本就不喜欢激烈性的刺激,她回来之后,又骑摩托,又干什么,特别喜欢激烈性的运动。后来了解到,给她心脏的那个人,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死于车祸,骑摩托车,而且了解之后,接受心脏的那妇女,很多的脾气的改变,就和献心脏那小伙子的脾气很相似。而且据知,献心脏那个小伙子,特别爱喝啤酒,接受心脏那个妇女,原来就不喝脾酒,接受心脏之后,这么个爱好也出来了。所以你说是心脏对神没影响,恐怕这些问题还确实值得研究。当然,这个只能说是心气通于脑,我们也并不是就此来说,脑就是不如这心主神,不能从解剖角度看来,中医《内经》上所说的,“心主神明”,或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就是经的精神活动。主持精神活动的这系统是什么?是心系统。是这么讲下来的。不是完全,或者主要的不是从解剖上来考虑这个问题。

我记得一些古医书上,对心的解释有很多的,都是强调“心主神明”问题,敦煌医学残卷,其中残卷论坛有一篇完整的,叫《明堂五脏论》,敦煌医学残卷马继兴先生本人,早把它整理出来写出书了。 其中有一篇文章还挺清楚的,并不残。这篇文章不残。看来是唐代的文章,或者唐以前的文章。不会晚于唐。它关于心的问题,它说“心者,纤维也”,纤细的纤,所谓纤细微,又说“无事不贯心”,不是完全的原话,我记得是差不多。意思不会错了。敦煌医学残卷上头关于《明堂五脏论》它说“心者,纤维也,所谓纤细微,无事不贯心”。就是心思很细微的,这才叫心,很多事情都要通过心。这才叫心。如果粗粗大大的,有什么事情都不知道,这就没心了。所以是要用心,要走心,这人“心很细”,心很粗那就没有,就不算那心,不好,所以无事不贯心。什么事都要通过心来想一想。记住了,思考了,这都叫通过心,贯就是通过。

当然,其他医学书上,也有说“心者,新也,日有所新也。”新是新旧的新,日有所新,就是每天都得学点新东西,这才叫有心。活一辈子,稀里糊涂一辈子,什么都没学到,那没有心,“日有所新”就是讲的天天都要学新东西。不断地学习,当然这学习,不单指天天看书学习,什么都是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一种学习。这都是讲的心。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从“心主神明”角度的命题,也就是说关于精神,或者叫中医所说的神,和所说神志的命题,“心主神明”,是重要的一个命题。还有其他的主神明的命题。就是“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傅就是辅助的意思,相也是帮助的意思,就是比喻成朝廷的宰相辅佐,“傅”是有辅佐的意思,宰相辅佐君主的,肺脏的功能,在心的旁边辅佐着心脏,辅佐心脏,它具体的是“治节出焉”。治节是治理调节,治理调节什么?治理调节脏腑气血营卫。那都要靠肺的功能来进行调节。心固然是君主,但是肺是起到治理调节的作用。教材注释讲得挺清楚,治节就是治理调节。肺主气而朝百脉,它有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物质气血的功能。又引了张介宾的《类经》上的注释:“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故曰治节出焉”。对“出焉”,焉这个字,不单是虚词,在这里也有当“这里”讲的意思。就从这里出,神明从心脏这里出,治节从肺脏这里出,我们在《内经》理论里边来看,“肺者,心之盖也”,是心的华盖,盖子盖在心脏上头,可是《明堂五藏论》它说,“肺者,旁也”,旁边的旁,那看来要是“肺者,旁也”,这个说法和相傅之官,辅佐着君主,可不是肺?君主的旁边嘛。《明堂五藏论》说“肺者,旁也”。主治节,朝百脉,而治理全身。全身气血营卫的正常运行,脏腑百骸【读 hai 或 xie】的活动正常。都要靠肺气来给以维持。都要靠肺主治节的功能进行调节。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有保卫机体的作用,但是你看,谋虑又是神志了,谋虑是很肝有关系,或者肝的功能正常,人才能够正常的谋虑、谋划、思维,深入的考虑问题。如果肝功能失常了,就不能深入考虑问题,所以大家生活当中经常这么说,说一生气,一发怒,办事简直就不合乎情理了。为什么?他不能考虑了。就超越了常规了。所以“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藏血,肝在志为怒,肝有病之后,血就逆行,逆乱,怒气一发,精神活动就不再平静。所以不能谋虑。而且《明堂五藏论》说“肝者,捍也”,捍就是捍卫的捍。说“肺者,旁也”,“心者,纤也”。“肝者,捍也”,也是捍卫的意思。捍卫机体的作用。肝藏血,它的功能正常,可以抵御很多的外来的邪气,对人体的健康,起到了捍卫的作用。所以叫“将军之官”。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就是不偏不倚,叫做中正。胆的功能正常的话,人就可以下决断,所以它“决断出焉”。对事情,肝主谋,谋虑完了,还得决断,决断的功能又划到胆上去了。所以这人要胆小,就思前想后,老是决定不下来。那就中国人的习惯,那叫胆小。一点小事,想来想去,睡不着觉,那叫胆虚。本来用不着失眠,这点事,他就是失眠了。怎么想怎么害怕,我们不是有一个温胆汤吗?来治疗它。同样的,决断本身它也是属于精神活动范畴里边的。虽然说“心为君主之官”,但是还是把这个活动,归结到胆上头来了。所以我说,即使强调了某一脏的重要的功能,更主要的,本篇它是讲十二脏腑相互协调、整体协调问题。“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这在我们中医理论里边,凡是胆小善惊的,那就要治胆了。这人特别容易害怕,听点声音就吓一跳。治疗的话就要考虑从胆来论治。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就是指的心包,心包络,臣使之官,那就是在皇帝周围的近臣,是近臣,所以“喜乐出焉”,心主神明之喜乐,实际上是通过膻中表达出来的。后世又把膻中(心包络)叫做“心主之宫城”。宫殿的宫,可以保护着心。叫做“代心用事”,心的功能,喜乐,特别是它具体讲的,是由于膻中发挥作用,膻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叫“代心用事”。因为代心用事,所以可以代心受邪。心脏,君主之官,不能受邪,真心不受邪,受邪则死,邪气侵犯心,首先侵犯到心包(膻中),膻中也就讲的是心包。代心受邪。后世温病学派,不也是讲“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吗?一传传到心包。

[完/46: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4-20 01: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