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79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续;中8-3:《灵枢·天年》1.生命...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6:5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31646/Ob/0/sid/XMTU0ODg5MTMxNg==/v.swf[/flash]

王洪图黄帝内经讲稿如下: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阳气内敛,所以自然界有一种肃杀之气,阳气内敛,阴气偏盛,所以有肃杀之气,因此天气疾劲,地气清肃,在这样一种自然阴阳情况下,人们养生说要

“早卧早起”,早卧是避免秋季的阴寒之气,

“与鸡俱兴”,那是讲的具体时间,要注意,

“使志安宁”,秋天注意调节情绪,使情志安宁,“以缓秋刑”,因为秋天是肃杀之气,是一种刑罚之气,要“使志安宁”,同时要早卧早起,不要像春夏一样“夜卧早起”,这样的话,缓解秋季的肃杀刑罚之气,所以“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神气也应该内敛,因为自然界的阳气已经开始收敛了。所以人体的阳气也应该收敛。因此神气也应该内敛,

“使秋气平”,使自己的气血平调,由于收敛神气了,所以当然也就“无外其志”,人的意志也不要过分的活跃,像春夏那样。夏天是“若所爱在外”那样,要

“无外其志”,使意志也要平静、收敛。使肺气清,因为肺与秋气相应,上面所说那样一些调养身体,都是为了保护人体的正气,特别是肺气。因为秋季养生不当,首先容易伤害的是肺脏。肺与秋相应嘛!所以用上边那样一些注意养生的方法,使肺气清,而不上逆,肺主肃降,肺气清肃是好事,是正常现象。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秋天的养生,因此说是“养收之道”。养收气的规律。夏养长气,秋养收气。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到冬季阴寒之气就更盛了。阳气不能潜藏,阴寒过盛,所以发生飧泄之病。

“奉藏者少”,因为你秋天秋收没养好收气,所以到冬藏闭藏之气,也不能正常的闭藏。其实“冬为飧泄”也是不能闭藏的一种现象。肾阳大衰了,虚寒泄泻了,也是因为肾气不能藏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冬三月闭藏,自然界的万物都潜藏了,阳气潜藏于内,所以用“闭藏”一词来形容冬三月的气象。

“水冰地坼”,水结冰,地被冻裂,所以“水冰地坼”,坼就是裂。滴水成冰,土地冻裂了。自然界是这样一种现象,这么寒冷,阴寒之气这样盛,所以人体要注意活动的时候,不要扰乱阳气,尽量使阳气潜藏,叫“无扰乎阳”,不要扰动阳气了。不要扰动阳气,生活规律上要注意。

“早卧晚起”国家医学考试网早卧早起,必待日光,这可是古时候的生活了,那么阴寒,那么寒冷的天气,应该“早卧早起”,那确实要“日入而息,日出而作”,

“必待日光”,不是作,是起床。避寒,意思就在于躲避这种寒凉。古时候的气候一个是比现在要冷。这是气象学家研究的结果。再一个,古时候人们的保温的水平,肯定不如现在好,从养生角度讲,要避免寒冷还是很重要的。

“使志若伏若匿”,同时在情志上,要“使志”,使自己的意志,精神意志。要“若无若匿”,就奥藏匿下来。就好像潜伏,好像藏匿下来一样。跟自然界的气象是一样的。自然界的动植物到冬天都有这种现象。你看这树,北方的树,寒冷冬季,除了针叶树之外,大都没有叶子了,那真潜藏下来了。看他生命就像停止一样。当然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停止。所以人的情志也要若伏若匿,把情志都藏匿,好像藏匿起来那样。

“若有私意”,好像自己有什么私事不愿意泄露。那是什么呢?还要觉得自己情绪很好。不是说我什么都不想了,结果闹的心里很憋扭、很抑郁,那不行,他“若有私意”,好像我自己有那好事,不告诉你。

“若已有得”,要保持一种好像自己有所得。有所心得,有所成就。那样一种心态。其实在阴寒季节,这种心态可是很难做的。所以要求要注意这种心态的修养。冬季自然阳光减少,天气又寒冷,人们多半都躲在房间里边,这个时候如果再不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也很容易得病。现代研究证明说是光线差,光线暗,特别是到极地,黑天那几个月,没有太阳那几个月,人们抑郁症发作的就比较多。所以越是到这样的环境下,越要保持自己的心态。这是自己保持的问题。当然我们现在电源充足,有的电用不完的,那光线开得足足的,可以。当有比较多数情况下,光线到冬天相对就弱了。所以我是从光线上来讲。其实自然界来讲,是阳气潜藏于内的问题。所以人阳气也潜藏于内。阳气潜藏于内,还要注意情绪的调养,调养什么?“若已有得”“若有私意”“使志若伏若匿”,这样使情绪上平静。再有,要注意

“去寒就温”,不要,冒触风寒,要注意保暖,

“无泄皮肤”,不要无缘无故的泄露皮肤,所谓不穿好衣服,暴露于外,受风寒侵袭。无泄皮肤,就要注意不要受风寒的侵袭。

“使气亟夺”,使人体的阳气反复受到夺失。亟就是频,不停的。我们过去讲过亟字,“阴者藏精而起亟也”,读成【气】,使气亟夺。反复的丢失阳气。因为皮肤泄露了,风寒侵袭,阳气很容易丢失的。

“此冬气之应”,这个养生的道理,是符合冬气的这种现象。与冬气相应。冬气什么?冬气就是闭藏。人阳气也应该闭藏。

“养藏之道也”,这是养藏的规律。

“逆之则伤肾”,肾与冬气相应,所以逆之则伤肾。

“春为痿厥”,伤肾之后,春天可以发为痿厥,痿厥之病,也就是说,到春天肾气没能养好,春天,肝少阳之气不能生,肝脏也不能受到滋养,所以发为痿厥之病。痿是痿软无力,肝失其养,筋无力,因此可以出现痿。肝失其养而伤筋,叫做痿。厥,是手足凉,或者手足热,在《内经》里来说,这“厥”是指手足凉或手足热。“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属于下焦之病,肾病,或者是肝之病。肾阴虚则手足热,肾阳虚者手足凉。所以到冬天养生不当的话,春天可以发生痿厥之病。因此又说是

“奉生者少”,春天当生而不能生了。那时因为冬天应藏不藏,所以春天当生而不能生。

这个四季,除了本季养生不当要有病之外,还影响到下一个季节。因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相互关联的。根据每一季节的自然的气象,来定出一个形容词。叫做“发陈”“蕃秀”“容平”“闭藏”。根据自然界阴阳升降这样的特点,来调节自己的养生的方法和规律。

【理论阐释】
1. 四时气象与养生
270页。四时气象与养生的问题,教材中提到本篇先论四时气象,后述摄养之法,四时气象本于天,摄养之法用于人,体现了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的养生之道。归纳成了如下这三个方面来讲这个问题。

春之发陈、夏之蕃秀、秋之容平、冬之闭藏。来阐发四时生长收藏的气象特点。这是讲的气象。是谓象,即是万物形态容貌的征象。下边又讲什么叫发陈?是说来表征阳气生发,推陈出新的特点。蕃秀,来表征夏季阳气长旺,万物茂盛的特点;容平,是表征秋季阳气开始收敛,万物容貌清肃平定的特点。闭藏,是表征冬季阳气沉潜,万物蛰伏自固的特点,这是第一。人法自然养生。是讲了发陈、蕃秀、容平、闭藏。这样的不同的特点。
以四时气象作类比,指导养生。提出了“四气调神”的方法。这不是调神的方法,春天应该“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夏天,“使志无怒,若所爱在外”,秋天,“收敛神气,以使志安宁”,冬天,“若有私意,若己有得”,这都是“四气调神”。以四时气象作类比指导养生。提出调神之法。
本篇所述四时气象,除指导顺时养生之外,也是理解《内经》五脏概念中,四时内涵的重要经文。肝脏的内涵是和春季相应,春季是少阳生发之气,所以春天养生养好了,对夏天心脏心阳的旺盛,就是有助于心阳的旺盛,如果春养生不当,夏季心阳之气也不能生,又会产生其他病。所以本篇尽管是谈的养生问题,其实也对五脏的概念问题,四时五脏这个关系问题,也是个重要的论述。
这是四时气象、养生。理论阐释。提出这样三个方面来讨论的。

【临证指要】
1. 顺应四时特点养生
这个自己读一下。但是我们看到本段,虽然是叫“四气调神”,但是其调形的文字更多。尽管是调形的文字多,仍称为调神。可见《内经》的养生,调神在于调形之上,重视神的调养。确实如此,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没调养好,锻炼形体几乎是不会有好的结果。

2.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阳气沉潜,天气严寒,万物蛰伏,人之精气亦应内潜闭藏。因此起居作息要“早卧晚起”,增加居室时间,减少冒寒的机会。所以要去寒就温,无扰乎阳。以适应这种环境、这种气象。这种精神尤其适用于老年、幼弱、久病等生机薄弱之人。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说我身体强壮,“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身体强壮,强健身体,逐渐地适应外在环境。你也不能说,我要适应环境了,我从来不练,偏三九那天,赤膊上外头练去,这恐怕还是不行吧!特别是对老年、体弱、乃至久病,生机薄弱之人。这个“必待日光”,这个道理还是很重要的。当然只是讲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教材上说“必待日光”,言其晚也,而且也是有一定道理。

下面讲一下阴阳升降。冬天白天段,夜间长的这个道理。另外,就是寒凝气敛,污浊的空气难以消散,你太早练,并不见得是好事,尤其是老年人,你太早练,并不见得是好事。本来睡觉就少,早练,早练,尤其是老年人,本来睡觉就少,夏季早练没什么不好,冬寒之气严重的还是早练,不见得是好事。应该适当的晚一点。特别老年人、体弱的人。在中国的北方,零下十度、二十度、乃至于三十度。说天没亮就出去练了,有这样人。也有练坏了的。如果他逐渐的长年如此,身体强壮,那可能适应性强。那有的就适应性不强。突然一受寒,血管一收缩,心脏冠心病发了,这种现象确实有的。所以早晨太冷的时候,不要太早出去,特别是老年、体弱之人。出去之前,应该喝点温开水。这样对自己有好处。

所以在临床应用上。昨天我出门诊有一个冠心病的病人,他还说天不亮我就起来,就如何,我说起怎么早干嘛?他说送孩子上学,那没办法。他虽然四十多岁,还在送孩子上学。那是他的生活需要。不是他的身体活动的需要。我说你注意,早晨起来走之前,一定要喝点温开水再出去,穿暖一些, 因为这几天突然寒冷了,本身心脏功能就不好,他就应该非常注意,所以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还有其适应性。还有很重要的道理,当然对一般年轻人说,是工作需要,我天黑就得睡觉,那谁也解决不了你那问题,所以应该从精神上理解。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下面看看第二段,271页,这一段是讲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还是跟养生,养生的问题。顺从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是首先谈到的。养生是否能够顺从四时阴阳的问题。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春为少阳升发之气,春三月,此谓发陈,那都是少阳生发的意思。所以如果违逆了春季少阳生发之气,去那样的话,不注意养生,所以“则少阳不生”。人体内的少阳之气就不能正常的上升。当生而不能生。

“肝气内变”,首先伤害的是肝脏之气,因为肝应春,肝气通于春。所以叫“肝气内变”。变,就是病变,变动。肝气内变,也就是肝气产生的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同样道理,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为阳脏,阳中之太阳,我们在讲《六节藏象论》的时候,不是讲“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吗?所以如果不能够正常的养生,违逆夏长之气,所以太阳不长。

“心气内洞”,洞,就是空虚。心气不能旺盛,夏天当旺盛而不能旺盛,因此说心气空虚。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焦满,肺叶焦而胸胀满。肺气不能够清肃、不能够肃降,肺应秋,秋不能养生,所以肺气也不能肃降。因此说肺叶焦而胸胀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冬季养生不当,肾不能藏。肾气通于冬,所以叫“肾气独沉”,沉就是沉于下而不闭藏。就是说四时和四脏是相关的。每一个季节养生不当,首先伤害相应的内脏之气。当然前面那段我们已经谈到了,除了上海内脏之气,还影响到下一脏之气的正常的产生。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这又讲的基本道理,四时阴阳升降,也是万物的根本,万物生长变化都和四时阴阳是相应的。这是基本道理。因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这不单是人,所有的生物都是这样。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为是万物之根本,人也在其中,因此圣人,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春夏就养阳,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生长为阳, 所以春夏养阳,养生长之气。秋冬养阴,养收藏之气。收藏为阴。吗前面第一段不讲了吗?春养生之道,夏天是养长之道,秋养收之道,冬养藏之道。所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要根据这个规律来进行养生。所以“春夏养阳”就是养生气,养长气。“秋冬养阴”,就是前面所讲的养收气、养冬(藏)气。当然,对这句话,有多种解释,道理都是可通的。但是就本篇的本意它应当是,春夏养阳是指养生长之气。秋冬养阴,是指养收藏之气。别的解释不是不行,可以,但是就本意而言是这样的。

“以从其根”,春养生,它为夏养长之根;夏养长,是秋收之根;秋收是冬藏之根。生长收藏,这是相互联系的。以从其根,相互为根的。

“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万物与自然界的阴阳沉浮升降一样,人也和万物那样,沉浮于生长之门。沉浮于阴阳升降之门。因为阴阳有升降,阴阳有出入,就如同有门户阴阳,出入门户一样。所以叫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如果违逆了这样的规律,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规律的话,则伐其本。损害了人体的生命之本,阴阳之本。坏其真,使人体的脏真之气也受到损坏。所以“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那阴阳四时,升降出入,生长收藏,这样的变化,是万物之终始,万物都是这样,生长收藏,终而复始这样的变化着。四时阴阳,万物之终始。周而复始,终而复始,生长收藏,生长收藏这样的变化着。

“死生之本也”,也是生命的产生和生命的衰亡的,这样一个规律。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如果违逆了自然界这样的规律的话,就要产生灾害,对人来说,就要产生疾病。如果“从之”,顺从了这种生长收藏,这样的阴阳升降的规律,则苛疾不起,就不发生疾病。苛疾,我们在前面讲过,“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也。”讲过这个“苛”字,又可以理解为是“严重”,也可以理解为是“细小”,“苛”是细微的意思。严重也可以作“苛”来解释。细微也可以作“苛”来解释。所以说如果顺从了自然界,阴阳升降,生长收藏这个规律的话,重病不会发生,一种解释;另一种理解,小病也不大发生。因为你顺从了阴阳之道了嘛。都可以解释。

“是谓得道”,说这是得到了养生之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懂得养生之道,圣人懂得养生之道,所以能够履行、实行养生之道,按这个规律去养生。愚笨的人,违背这个,这个“佩之”可以读成“悖之”,违背的意思,愚者违背了这个道理。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顺从阴阳规律,跟上边一样的,从之则苛疾不起,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治,就是正常,顺从阴阳规律的话,一切都正常,身体就健康。逆之则乱,违背了阴阳这个规律的话,人体就产生疾病。

“反顺为逆,是为内格”,把正常的给它变成不正常的了,是谓内格,这就成为内脏之气。于四时阴阳之气相格拒。而不能协调了。本来我们讲的四气调神。相格拒就不相协调了。那当然就成为一种严重的疾病了。甚至于是危险了,有生命危险了。这个“反顺为逆”的人有的是,我们讲《上古天真论》不是讲了吗?“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这不都是“反顺为逆”的吗?当然那个,现在讲的四时之气也是这样。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是有的,前面也讲了,“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那不都是讲的这些问题吗?顺啊,如果反过来,那就是反顺为逆,是为内格。内脏之气与四时之气相格拒。讲了这样个重要性,养生是要顺从自然。与四时阴阳升降保持协调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下边就进一步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了。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古圣人,高明的医生不治已病,不是说等他有病了之后再治,而是治未病。没有病之前,就要进行治疗。注意养生健身这个问题。预防为主的思想也是这个问题。我上次提到了,我们国家卫生工作大队,四大方针,其一条就是预防为主。那也是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让他不发病。治于未病之先。还没有发病就进行治疗。所以叫治未病。未病之先就进行治疗了。那也就是预防了。

“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从国家和社会来说,不是单纯的讲的是医生问题了。对于国家,对于社会来说,应该在治理其未乱之先,你把社会治理得很好,它自然就平静,不要等乱已经发生了,再去整理,再去治理,那就是相对来说就晚了。收到损失就大了。这叫“不治已乱治未乱”。未乱之先,先把社会治理好,把国家治理好。

“此之谓也”,这是把人治病和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同样看待的。所以从这之后,从《年经》这样思想之后,把治国和治家、治病作为一起来看待。所以历史上的医生,也曾经有过自我安慰,说“不为良相,但为良医”,良医、良相,他自己这么看。当然也对,我们现在是作为医生,我治人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话说回来,从《内经》上看治人治国,它都是一个道理。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病已经形成,成,是比较严重了,而后药之,然后再给他药物进行治疗。

“乱已成而后治之”,社会已经很乱了,很动乱了,然后再去治理它,这就是说相对来说就比较晚了。

“譬犹渴而穿井”,好像是渴而穿井,口渴了想起来去挖井去,去打井去。

“斗而铸锥”,战斗已经发生了,才去制造武器。锥是一种武器。

“不亦晚乎”,那是太晚了。当然是。病已成,我们现在也还治疗很多病是已成的。医院病房里收的那些,康复的也还是已成的大部分。多半还是已成了病才去治的。但是这里所强调不是说,已成的病我们不治了,而是说我们要强调的是,预防为主的问题。要注意养生的问题。要注意像民众宣传养生思想。包括我们现在的讲卫生。卫生也是保卫生命。跟摄生的意思很相近。不要等到病以后,再去想起来该治疗了。这是不好的。应该注意强调的是养生。当然病以后,我们还治。这是另外一个含义。

【理论阐释】
1.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这句话是讲的大道理,我们《内经》反复强调这样的道理。我在其他的篇当中,也不断的讲这个内容。“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是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是《内经》“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基础理论。也是中医养生学说,得以建立的学术支柱。养生,要人和自然界相联系起来。这确实是中医学很重要的一个,也是养生的一个特点。它是建立养生的一个理论基础。关键的问题,在养生方面还是养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气。根据四季的阴阳之气的升降,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确实值得深入研究。社会越进步,人的寿命越延长,越需要养生。从中医理论上,应该认真的研究发掘创造更好的养生的方法、技术。

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好几种说法,刚才我提到的,指春夏养生长之气,秋冬养收藏之气,生长之气就是阳,收藏之气就是阴。我说这种解释是最符合本篇的意思。我们教材提到,在前代的注家当中,明代的马莳,和清代的高世栻(高士宗)都持这种见解。我们认为是与《内经》的本意是相合。然而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三说,也各有道理。也可以符合临床。与《内经》之意不能说是相反。所以我在讲本门课程之初的时候,就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不是说解释《内经》某句话、某个字,只有一个说法,不许有他说,不是的。它都符合实际,都符合《内经》理论体系,因此都可以成立。但是毕竟相对来说,有一个最准确,不反对别的说法。

另外三说,

王冰,阴阳互制论,阴阳互制的,他说春夏养阳,说是春夏因为阳气盛,应该从食物上,养生来说,应该注意吃些凉东西。因为阳热之气盛,应该吃些凉东西,不要阳热太盛了。使人体相适应。秋冬,应该适合吃一些温暖的食品,以避免寒凉,对不对?对啊,这实践中有啊,夏天天气很热,吃点冷饮,这都可以,当然不可过了。冬季寒冷,你想吃点温暖的食物,可以。有,我记得我一个老师是四川人,他说他们家乡就有个习惯,他们家乡,不敢说是整个四川,他们家,我去那天正好是立冬,他们家正在吃附子炖羊肉。他说我们家乡就有这习惯,立冬了,寒冷了,附子是热性的,羊肉也是热性的。他就那天吃。所以符合实际。王冰这种精神也符合实际,对不?北京那天下大雪了,我看那个火锅城,那天生意特火,外边太冷了人们都去吃火锅了,热乎的。
从阴阳互根的角度来理解。比如张介宾,就是从阴阳互根论,来讲这个问题。他阴阳互根论是从病的角度讲,说春夏伤于阳,秋冬则病;秋冬伤愈阴,春夏就为温热之病。他说从这个角度讲。也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因为阴阳是互根的,你春夏伤了阳气了,秋冬他就阴精也藏不好。秋冬阴精不能藏,春夏也要得温热之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冬天养生不当,春天的温热之病。符合不符合实际?也符合实际。所以张介宾从阴阳互根那个角度来理解。春夏是阳,为阴之根,秋冬是阴,为阳之根,阴阳互根,互用,养阳不当,阴也不能生。养阴不好,阳也不能正常长。
以张志聪为代表的,阴阳盛衰的,从这个角度立论。认为春夏当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是阴盛于内而虚于外。春夏看来是阳气盛,其实里边还寒,阳盛于外而里边反而寒。符合不符合实际?也相当有一部分,确实有这种情况。所以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有“夏月伏阴”之病,而春夏宜养其内虚之阳。春夏时候应该养阳,他这个“养”是补养的意思。这种人是阴寒内寒的人,要春夏去补养。他说,好,是好,不错。本来就阴寒盛,你在冬天养阳他不容易养起来。春夏自然界的阳气盛,借着自然界之气,阳气盛,再给他温热药来补,他容易养起来。所以张志聪这种解释,秋冬养阴也是这个样子。也符合临床实际。
所以我说,尽管我们提出一个说法,马莳等人观点,认为是最符合本篇的意思,但是另外三说,也各有道理。那是针对不同的情况。他都有他的道理。针对不同的情况来说。这是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上的解释。

3. 治未病
本篇的治未病,就是讲的预防,未病先防,在整篇的《内经》当中,“治未病”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既病防变”。有病之后,要防止其传变,也叫“治未病”。这是从“治未病”这个概念上,从《内经》记载上来讲,包括两个方面意思,主要的是本篇所说的,未病先防,这个“治未病”。

也有的篇章提到的是已病既病防变,比如既病防变的问题,看咱们教材,在关于“治未病”这里头,第三小的自然段,“治未病,除未病先防含义之外,在《内经》还有既病防变的内涵”。如《刺热论》所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还有说,“肺热病者,右颊先赤,...”。就是哪个内脏之病,它首先在面部上有所表现。表现的部位不同,所以中间有删减,“病虽未发,见赤色这刺之,名曰治未病也”。已经发现有赤色,就是有病了,没有真的表现出严重的时候,要赶紧治,这也叫“治未病”。所以说要求医生,在掌握疾病传变规律的基础上,密切注意病情,洞察其演变趋势,抓住时机,早遏其路。早遏其路,本话就是在《素问。刺热论》里的话。早遏其路,遏止疾病的传变的道路。这也是就是刚才我们引证了,《素问。刺热论》那一段之后,其中有一句话。“早遏其路”。遏止它传变的道路。这也叫“治未病”。所以大家后来很熟悉的,《难经。七十七难》的话,“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你看,难经,意思也是说既病防变的意思。《金匮要略》也有这样的话,都是既病防变。那也叫“治未病”。而且在临床上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临证指要】
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原则的临床应用问题,

指导养生防病。指导养生防病,第一点又谈到的保健锻炼问题。顺应四时阴阳特点进行保健,调节情志,身体锻炼。当然也提到了一些饮食物的问题。总之是要顺应四时。
结合体质特点来实施养生防病。当体质阴阳之偏,于季节阴阳之偏性质相同的时候,那就防止其阴阳之偏过盛,本来阳盛体质,到夏天了,自然界也阳盛了,这种养生时候要注意,不要阳气太过了。应该注意怎么样平息它。如果是相反,就利用四时阴阳升降之机,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如果刚才我们举例说,张志聪的那种解释,本身这人阳气不足,一到冬天就犯病,这个时候你在夏天就给他补阳气,夏天自然界阳气盛,我们给补阳气的话,容易发挥作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那不就等于冬天的病也就治了吗?所以这个是根据个体的体质,来结合自然界的阴阳升降,来养生问题。
[完/49: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4-19 22: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