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8《方剂学》止嗽散(续);第二节:辛凉解表(症候特点...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12:0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22256/Ob/0/sid/XMTU2Mjk5MTY0MA==/v.swf[/flash]

邓中甲中医方剂学讲稿如下:
        而它这个风啊,治风化痰,这里所说的风是针对它症状里边的咽痒咳嗽,痒属于风,从这个角度(而言的)。同时呢它又感受了风邪,虽经解表或者解表不彻,外来的风邪未尽,已经不多了。从这外来由风邪引起以及症状上咽痒咳嗽来判断,把它归类归在治风剂。但总体上它和表证引起有关,而且本身这个方呢它是从完全的证候来讲兼有一定的表证。所以还是把它放在解表剂里,辛温解表,从整个药来讲略偏一点温性。所以说明一下这个分类,讨论得很多。那这个方因为它原来他用这个散剂,从原书来讲,因为程钟龄这个医家他有很多特点,有些我们要根据这医家的特点,他又是个理论家,很重视中医理论,而且(在)总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前面讲到八纲,八法,那可以说(是)从《内经》提出的治法吧,张仲景建立了辨证论治的(体系),奠定了一个基础了,到他这里在理论归纳上为后世的学员的学习确实创造了很多条件,在理论的规范总结方面。那现代学习中医,治法方剂里的八法,病机学习当中的八纲,都是十分重要的。他又是个临床家,《医学心悟》里,那部头虽然不大,有很多好方子,我们这个教材收了一些他的方。所以他既是个理论家,又是个临床家。他喜欢研究一些共性规律,从那理论上和从他处的很多方里,研究一些共性规律。你看这个方就很典型,当初他生活的时代,虽然是清代了,而且前半期,局部地区也遇到一些兵荒马乱,因为内部的一些(动荡)或者局部地区的起义或者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争斗,老百姓也有的流离失所。那这种情况下就对于疾病,比如外感以后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这种情况很多。所以他就观察,遇到很多人,感冒以后咳,感冒可能是不药而愈,拖一拖就好了,咳嗽延续很长时间。他就研究很多共性,制定止嗽散。这个止嗽散他是广为普送,拿来给流离失所的人,他做好事,送给人家吃的。所以他用药当中尽可能照顾很多肺脏的共性,药物经过精细的选择,所以很具有人民性的,就是说普遍性使用的。他提到治诸般咳嗽,治各种咳嗽,这主要还是外感中的各种咳嗽,它当时针对的属于战(争)恐(慌),那种情况下外感解表不彻或者不药而愈这种普送,普遍使用,这样的,所以了解一下这个背景。这个方里边,君臣佐使的总结各个教材有点差别,主要差别在君臣药。像过去在五版教材,还有一些教材把桔梗、白前作主药的,作君药,那相应(的)百部、紫菀作臣药。六版以后,百部、紫菀作君药,桔梗、白前作臣药。这个立足点不同,实际上这几味药都(是)很温润和平的。这个以桔梗、白前作君药,主要考虑的是他出发点指的,它主要是肺气不宣,宣降肺气,那从宣降肺气角度来的。特别是很多外感以后引起肺气不宣,那这个桔梗、白前呢总体从药物的性质,寒凉属性来讲呢,结合一些偏平性的。桔梗开宣肺气,也能有一定化痰作用,白前降肺气。两味相配一升一降,体现出宣啊,对肺气来(说)一宣一降,能够化痰止咳,也是常用的。百部、紫菀的使用,是由针对这两味药适应面很广来的,这两个药适应面很广。第一个特点它都可以用于新久咳嗽,外感咳嗽常配,病程较短的;内伤咳嗽病程较长的,这两个药也常配,也常使用。百部平性,紫菀偏温,它既能入气分,又能入血分,温而不燥,温润。它和冬花有一点差别。所以不管是寒热咳嗽,配伍得当这两个都能使用,都常用的,温而不燥,温润,所以说它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新久咳嗽皆宜,止咳化痰常用的。所以君药、臣药相配就成为方中一个主体,这四味药有很多共性。经过这个选择,因为它不是针对某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在使用。普遍的这种经外感之后,留下肺气不宣,宜宣降肺气为主要治疗目的,这个用药。佐药,荆芥,《伤寒门》里的方,是它有荆芥了。荆芥辛而微温,但也有现在中药书里说到它偏平性,但总体上公认辛而微温,恰恰是这辛温解表药当中最和平的,起到一些疏风解表的作用。用陈皮理气化痰,考虑到肺气不宣以后,多少会产生痰。陈皮理气而能化湿,有助于化痰,防止产生痰阻气机更不利于肺气的宣降,这是佐药。甘草可以看作使药,又兼佐药的作用,功兼佐使之用。它既可以和桔梗利咽止咳,桔梗甘草汤,《伤寒论》上有桔梗甘草汤,结合以后是我们清利咽喉常用的一种基本组合,甘草也能调和诸药。
       所以这个方从用药来讲,有它的一个特点,温润和平。所以用药配伍的这个特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它有一点散寒作用,解表不伤正。所以主要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用他自己归纳的配伍特点,它是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这是一个比喻了,也就是说祛邪方面来说呢,这个祛邪方面力量并不大,不会攻击过当的,稍微疏散风邪。而且它在运用当中也明确的反应出,表邪没有了,荆芥就不用了。大有启门驱贼之势呢,这并不是说散表邪力量很强,而是说表证之后留下的这种咽痒咳嗽时间较长的它的效果很好,大有恢复它肺气宣降的意思。这是《医学心悟》里程钟龄自己对这个方的一个评价。这段话后来很多医家也都引用,认为治疗肺脏病变,特别是外邪引起的肺脏病变,特别要注意这个用药。所以温润和平不寒不热就成为后来针对肺脏的生理特点用药的一种标准。大家崇尚的,推崇提出来的这种理想状况,肺(的)用药要这样。所以从这个方也充分体现出针对肺脏生理特点,肺为娇脏,用药要温润和平,不寒不热,后来一般都(有)这样(的)看法。那它针对的肺为娇脏,那它为什么娇呢?娇在哪里?姣应该说(是)易伤难愈。历来对肺脏(研究),因为过去对肺脏的娇脏易伤难愈呢,有一些医家也提到过,但从用药上、治法上,琢磨研究到这个时候呢比较公认。所以后来的肺为娇脏之类在清代这方面治法的研究总结就多了,就比较多了。所以对肺脏用药特点,肺脏生理特点在临床上的落实,这个呢程钟龄还挺有贡献,肺为娇脏反映在易伤难愈,那为什么易伤呢?为什么难愈呢?易伤过去一般认为肺为华盖,其位最高,有两方面因素最容易伤损它。一方面中医学把疾病分为外感、内伤,外感疾病肺卫首当其冲,一大批表证、外感病首先伤的就是肺,那这个方面比例就很大了,是它易伤的一方面。第二方面呢,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其他诸脏发生病变,不管寒热,容易熏蒸华盖,累及肺脏,内伤病经常各脏都容易影响它,不管寒证、热证。那寒证来说,脾和肾为主了,往往脾,脾胃有寒证,很快引起脾肺的(寒证),从母病及子的角度,这是多见。所以在治疗这一类往往是脾肺同治的。肾的话,肾为水脏,阳气不足,一有寒象往往造成水液不化,而水寒射肺是常见的。热盛里的熏蒸也很多,不管实热虚热。所以古人总结到这一点认为,而且肺脏得病自身很难,比较难找出路,张景岳形容它,肺为华盖,其位最高,虚如风草,下无透窍。熏蒸上去它这个找出路,你都药物调理,这些就是说易伤难愈。用这个来比喻易伤难愈,来形容肺脏。那古人说肺脏属于金,像脏象每一脏都有它的性质特点,根据性质特点推导出它的发病特点。当然它是肺卫,人体之屏障,所以肺多表证,也是易伤啊。难愈里头它不耐寒热,过去强调的,所以用药不寒不热就从这个来(的),不耐寒热啊,有寒热熏蒸华盖它就继发病变多。形容呢水冷则金寒,火行则金灼,它性质属于金啊。水冷,一个金属的调羹和一个陶瓷的调羹,加热到同样温度丢在水里,遇到冷水或者遇到热水,都放在冷水里降温来说呢,金属的最快,对寒很明显。金属调羹、陶瓷调羹同时用来加热的话,谁最先烫手?还是金属的,对热也最敏感,所以不耐寒热。因此选用药物呢要温润和平,不寒不热。在这个时代就是说从理论到临床归纳出一套对肺脏的特点。实际上就是说肝心脾肺肾治法在历史上,也是像我们前面谈到一些麻桂剂、羌防剂它有一个逐渐前进、成熟的过程,理论和实践配套的过程。所以从止嗽散的学习,既要学这个方,同时要体现出肺脏的治法特点,用药特点,来指导用其他时代的一些方的时候,也有这种指导意义。
       辨证的要点,在运用当中,它咳嗽、咽痒,单用这个方并不强调痰多,咽痒咳嗽,可以有微恶风发热,里证不明显,所以苔还是薄白的。但是这种咳嗽呢,痰并不多,痰多就要加减,加味了。痰不多的要和这种肺热咳嗽、阴虚咳嗽区别。遇到那种情况当然是病机迥然不同啊,应该又用另外的药了。
       在随证加减方面,这个方对于还存在一点外邪咽痒咳嗽呢要注意它的,因为它治诸般咳嗽,根据具体性质的差异来加减。如果表证重,当然荆芥不够了,常用的比较平和的药可以增加散表作用。那选药很重要,像防风这些不燥,风中润剂;苏叶也是有这种透表,同时又走气分又走血分,又很平和,自身还能理气;生姜在散表药当中也是比较平和,而且还能和胃。如果这种痰虽然不多,但是有咳痰难咯的一般来说要考虑到增加化痰力量,而且防止痰郁化热,半夏、茯苓、桑皮,桑皮是可以清肺、降肺气了。肺燥咳嗽,那指的干咳,或者痰很少,难以咳出,那用润肺化痰,增加润肺化痰方面的药物。这是常见的几类加味方法。但有的说肺热重,肺热重这个方的话不是,有的教材是各种情况加味都列出来。但实际上这肺热重另外选方。你用这个方加得多了以后,(就)不是这个剂(了),它不适宜以肺气不宣为主要病机。那邪热壅肺或者肺热这一类的肺中伏火,等等这一类它是主要病机。辛温解表的方啊,我们就用六个方代表了各种情况的各类治法。应该说解表是一大门类,辛温解表又是历朝历代总结了很多方,不可能把它讲完,根据每一个方主要体现的治法、用药特点,同时还有不同时代习惯用的这些的不同。
       第二节 辛凉解表
       第二节,辛凉解表。辛凉解表是针对的外感风热或者风温初起。那这个病邪,这种寒邪不同,这种外来寒邪不同。由于风寒、风热病邪差距很大。所以首先要了解这种温热病邪侵犯人体的时候的特点,这个特点掌握了,整个可以指导后面的具体方剂,后面辛凉解表的具体方剂,也就一些共性啊。首先第一点,相对风寒表证来讲,风热表证发病急、传变快。因为我们不是完全在讲《温病学》了,这又是一门课了。但这里涉及到这一类的,温热病邪侵犯人体的相应的这类治法方剂呢,要了解这样的特点,那才能够理解方中的一些结构,特别是一种动态性,发病急,传变快,造成了,很多主治里边描述啊,反映出一种动态性。你看好多方,包括银翘散,包括像麻杏石甘汤这些,有的同学一看,有汗或无汗,口渴或不渴。他觉得很奇怪,人除了出汗就是不出汗,这不大实话吗?除了口渴,就是不渴,这不全写上去了?很多他写了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你配方的时候,它灵活运用,不是死背上去的。方义分析就更复杂了,风寒相对来说它是进度(比较)慢啊,所以为什么第一条强调发病急、传变快呢?病人开始来的时候,医生问他,望闻问切开了方回去了。那可能开始他没出汗,初起时外邪束表无汗。他回家熬的药(服了后)突然在出汗,发热在升高。他说刚才医生问过我出没出汗,我说没出汗,我现在吃了这药(出汗了)还能(再)吃吗?就赶快找医生,如果局限于静止的看的话,医生要给他调药了。他回去医生问过他,你口干不干?他说不干,现在他又口渴想喝水。他又是一种动态,就是发病急,传变快啊,由卫分到气分,由表入里的过程比较快。所以这一类辛凉解表剂治疗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很要注意的,很要注意这种动态性使用了。第二个温热病邪侵犯人体容易搏结气血,蕴结成毒。所以最早期出现的热毒见证常见的比如说咽喉肿痛,有的简称咽痛,虽然症状上像,但实际上临床一检查都有红肿疼痛,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我们前面讲清法的时候曾经讲到过。热毒的概念,程度可以不同,但是它红肿疼痛是反映出温热病邪搏结气血的开始,热毒的开始。所以在这类方剂中虽然以辛凉透表为主,但是很多都开始要配有不同量的,有的很轻啊,有的稍微重一点,清热解毒之品,苦寒清热解毒的,这些开始要用的。第三个,温热病邪侵犯人体呢,从温病学派来说,强调从口鼻而入,伤寒是强调寒邪从皮毛而入。实际上外邪侵犯人体两个途径,一个皮毛,一个口鼻,指呼吸道。指呼吸道的这一点,其中一个它是从症状出发,就很容易出现比如说咳嗽、口渴、咽痛这类。从肺象是气道啊,气道到咽喉,喉为肺之门户啊,鼻子为肺之外窍啊,这构成了纵向的肺系啊,肺系症状出现较早,比较突出。这是提到一个口鼻而入,口鼻而入还有一个概念呢,这类病相比风寒(来说)传染性明显,通过呼吸道传染性明显。所以温病学派强调口鼻而入,但口鼻而入是不是不影响皮毛呢?不影响皮毛,不影响肺卫呢?卫气营血的卫,并不是。所以它应该说可以从口鼻,可以从皮毛。强调口鼻是强调它的一类的传染性的特点,而临床的确也是这样啊。流行性这类感冒,多数偏于温病初起,或者风热这一类就是说要用辛凉为主的。这个大家临床上开得出来,所以强调口鼻方面它有这个意义在里边。所以不能机械的说温病从口鼻而入,伤寒从皮毛而入,绝然一个界限,也不是这样。伤寒,它还是要咳嗽,(有)呼吸道的(症状),温病他还是有,像银翘散证,肺卫、肺系都涉及到,肺卫还挺厉害,发热还挺高。古人有很多提法是有它们(的)一个特点,为了区别于前人,把自己说的推向极端,经常有这种情况。这是温热病邪侵犯人体第三个特点。第四个呢,由于它是温邪,容易伤津耗气。这也是跟伤寒不同,它伤津液、耗气,开始它伤肺卫之气啊,这个也很快。所以我们经常,温病学派强调治疗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保卫气存津液;伤寒呢,温阳气化津液。这都是温热病邪和寒邪的区别,作用的区别。它伤津液很快,伤津紧接着就耗气。这个又是温热病邪、寒邪区别的方面。风寒寒邪密切注意到什么呢?伤阳气,阳气不足,首先津液不化,所以整个《伤寒论》里面对寒邪侵犯人体要注意到它伤阳气,以及阳气损伤,津液不化,所以治法呢,温阳气化津液,这是很突出的。所以整本《伤寒》里对水液代谢这方面,很重视温化、输布、运行。而真正用这种,因为它是寒邪,所以它生津止渴,这类方是有啊。但是侧重点呢不像温病学派,保卫气存津液,这个温阳气化津液,有区别。最后一个呢,温热病邪多兼夹秽浊之气,这兼夹秽浊之气呢,仍然是反映了它的一个传染性特点。很多带传染性的,都有秽浊之气。当然也有结合呢,兼夹湿浊、痰浊这一方面,症状表现上,容易反映出一些相关的,更重要呢夹秽浊之气就是传染性的问题了。当然有秽浊也容易蒙蔽,热夹秽浊蒙蔽心窍及神志方面出现的病变也早。轻则心烦躁扰,热症当中很早出现。重则窍闭神昏,秽浊越重的,神昏越重。这些都是针对风寒之邪来说的,归纳一下温热病邪侵犯人体的特点。
       银翘散
       下面我们看第一个方,银翘散。银翘散是《温病条辨》上一张很重要的方。这个方虽然出自《温病条辨》,实际上里边都是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的很多处方,吴鞠通归纳总结出来的,很多用药的这种特点、技巧。它主治证候是一种外感风热,邪郁在肺卫证。这邪郁肺卫证是强调了外邪侵犯体表,邪正相争在体表为主。但并不等于说是不涉及肺系,不涉及到纵向的呼吸道,都涉及。但是银翘散和桑菊饮一比,和其他方比,它侧重在于发热,发热是邪正斗争(在)体表皮毛了,这个为特点。所以从外感风热来讲,我们还是看他风热作用于体表以后产生的表现了。从性质来讲,风和热,风性疏泄,热性松散。侵犯体表,和体表的卫气相作用,初起阶段必然有一个邪郁肌表,毕竟是外邪,闭郁肌表的时候,有一个无汗的阶段。由于风和热基本是阳邪,邪正相争必然发热重、恶寒轻而短,这是它的特点。因为从理论上讲,恶寒发热同时并见才是表证。风热和人体体表阳气两阳相争啊,那发热必然重。为什么说恶寒轻而短呢?初起在无汗阶段,那邪正相争于表,正气不能够温煦体表,可以微有恶寒。由于温热病邪传变快,前面说的发病急、传变快,很快就有入里之势了。表热还在,里热出现很快,那这个时候呢,随着病邪的入里呢,那恶寒就可以没有了。所以在《温病条辨》上讲到银翘散主治的时候讲,太阴风温,太阴肺,风温初起,但热而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光发热不恶寒了,这个时候它提到这个了。那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什么呢?说明表证,外感的风热或风温初起的那个温热病邪开始入里了。那这个时候呢里热开始,早期里热也产生了,那这个时候逼迫津液外泄了,就会有汗了。而这个时候的有汗呢,往往是有汗不畅,为什么?体表还有表邪了,汗出不畅。所以完整的讲应该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数,浮脉主表,数脉主热,这前面温邪犯卫这一段应该说它的主症部分,特别是发热重、恶寒轻而短、脉浮数,这是它判断在风热犯卫在表的一个基本见症。无汗或者有汗不畅呢,反映了动态的温热病邪在由表开始入里的两个阶段。热邪蕴结成毒可以引起咽痛,严重的红肿疼痛,所以这个方也能治扁桃体炎这一类。它兼有一定的表证,咽痛是早期热毒的一种反应。当然它这个以温邪犯卫为主,肺系也会涉及。所以在这方里作为一种次要的见症。蕴结成毒,咽痛这些是主要的见症,常见的主要见症。咳嗽、口渴,这个在整体辨证当中是需要的,但是作为病人痛苦方面来说,比起寒热、咽痛这些来说次要一些。换了桑菊饮就不同了,桑菊饮是咳嗽作主症了,它是肺系为主了。邪热伤津可以口渴,早期温邪犯卫的时候,早期可以口不渴。有开始入里了。有一分入里,热邪啊,里热也就有一分产生,就有一份伤津。至于他舌象、脉象呢,也反映出一种动态。里热出现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薄黄反映了两个阶段,里热明显不明显。明显就开始有薄黄苔出现,不明显,里热特别在外感风热初起的时候,恶寒还在,那当然苔薄白。所以从这个银翘散的症来讲,应该说有汗无汗,口渴或者不渴,舌象都反映出一个动态。所以这个方运用当中应该是灵活的,动态的使用,灵活动态的使用。所以在学习讨论这个方的时候,动态性非常重要。并不是一个一个药物的功效知道了,整个方背下来就行了,使用当中是灵活的。所以这病机是外感温热病邪,或者风热初起的时候,以邪郁肺卫这个系统为主。那治法方面有辛凉透表,还是以发散为主了,散邪为主,外感病啊。但是它已经开始出现蕴结成毒了,所以跟清热解毒相结合,因为蕴结成毒以后病邪发展很快。所以提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它这个强调就是说传变很快的。那作为主要在表的阶段,还是透表为主,结合清热解毒是清里了。
       这个方的方义分析,因为这个方一类方子,全面掌握的。从组成、功效、主治一直到用药的特点、配伍特点,方解的各个方面都是全面掌握,带有很多代表性的。君药银花、连翘,方义分析了,但是这个又是一个疑点,历来讨论、争论很多的。我当学生的时候,当年的老师们看法也不同。当年的二版教材里边,银花、连翘是君药,但秦伯未先生,我们《内科》当时包括感冒就是秦老讲了,《中医内科学》。他认为荆芥、淡豆豉是君药。所以历来对君药的讨论,也是很麻烦的。因为银花、连翘在《中药学》里边,是在清热解毒药。银花,清热解毒头一个药了,对吧,很多书都是这样的,它是疮家之圣药。这个性味有很多书直接写苦寒,辛苦寒,有些这样写。因为它针对它清热解毒的特点。当然我们前面提到了,银花、连翘和它用量也有关,用量大了是清热解毒。一个药用量不同的阶段体现的作用就不一样了。应该说全面权衡,多数人认为银翘散银花、连翘是君药。虽然它在发散方面力量不足,应该说整个辛凉药,辛凉解表药发散力量都较小。银花、连翘因为它们是花叶类的,特别银花了,银花、连翘两个药都很轻啊,又有清热的特点。清热的特点又很轻呢,它轻清宣透,可以有一定的宣透表邪的作用,整个来说它有一定的宣透表邪的作用,解表力量并不大。但是它有多功效了,第二个它擅长清热解毒。由于在温热病邪侵犯人体,风温初起这种阶段,发病急、传变快、郁结程度快,它可以兼顾到清热解毒的方面。由于这类方里用量不大,能起到先安未受邪之地,就是前面一节,蕴结成毒,挡住但是不会引邪深入,因为用量不大。这个才是用在透散表邪,用量范围之内的。所以要注意银翘散用药特点,它整个做成粗散剂,总量一次才用六钱,18克。虽然银花、连翘用量比例较大,从比例上各一两,但是它这个总量用得不大。所以清热解毒力量并不太大,有清热解毒作用。第三个,银花、连翘有芳香辟秽的作用,芳香辟秽也考虑到温热病邪,都容易兼夹秽浊,所以这三方面结合它能全面兼顾。它发散力量小的短处呢,可以用臣药来增强它,但毕竟它还有发散作用。现在我们临床用一些金银花、连翘,本身来说还是有这种透邪作用,所以应该还是作为君药。如果你以荆芥、淡豆豉作君药的话,和君药的定义就不相符合。君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那主证这是风热表证,病机。这两味辛而微温啊,荆芥、淡豆豉,毕竟是温,所以多数意见还是银花、连翘作君药为妥。臣药这里有两组。第一组呢,可以看作荆芥、淡豆豉,在方中地位较高,而且灵活运用,这是程度比较大的。在《中药学》的辛温解表药里边,可以说荆芥和淡豆豉是辛温发散力最平和的。荆芥、淡豆豉虽然最平和,比起辛凉的毕竟发散力量强,也就是最平和的辛温发散药都比任何一个辛凉药发散力量都强,毕竟温散啊。这两个药用荆芥穗疏风散邪,淡豆豉有两类,有一类是偏于辛凉的,有一类偏于辛而微温。辛而微温是用麻黄水加工的,辛凉的是用桑叶水加工的。《温病条辨》上比较明确说淡豆豉是用麻黄水加工的,所以辛而微温。那在整个辛凉方里配少量辛而微温的药,来增强君药银花、连翘的发散作用,那它的温性在整个这个方的辛凉苦寒为主的方里被制约了。它的温燥之性,温性被制约了。但是它的发散的力量,这个功用给保持了,也留下了。它能够增强它们的发散作用,这叫去性取用。也是用药物配伍成方,组成方剂常用的一种形式,去性取用。这是荆芥、淡豆豉,助君药散邪,体现去性取用的用法。薄荷和牛蒡子这两味药,它一方面清热利咽喉,增强银花、连翘这种解毒作用。像薄荷这个药,也是多功效的,它有轻清宣透、发散表邪,有清利头目这方面的作用。同时薄荷也能清热解毒,用量大可以清热解毒。很少量它可以疏肝,疏肝清肝一般用少量。就相当于逍遥散里边薄荷少许,肝郁以后怕它化热,既要有疏肝又有清肝,防止肝郁化热。牛蒡子擅长于清热利咽喉,也能疏散风热。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喉。所以这两味药它是从助君药又能散邪又能助它解毒清利咽喉。佐药有三味药,从不同的角度。温病学派很强调给邪以出路,热邪多种出路,对外散,对内清,对下利啊。桔梗这个药在这里既针对咳嗽,宣肺止咳,它本身平性,寒凉方里都能配。而且桔梗和甘草相配,后面也能够利咽喉,桔梗甘草汤。芦根考虑到不是口渴吗,温热病邪容易伤津吗?这里都是动态使用的,口渴或不渴这种不同阶段用量大小可以调整。竹叶清心利水的,可以(使)开始入里的热,热毒从小便排出,而且有保护心神的作用,考虑到很容易伤到心神。所以别看这三味佐药,考虑到多给出路,多种途径,所以对于温热病邪侵犯人体外散内清,清热解毒,下利,下面可以清心利水,给热邪多种出路。用甘草可以调和药性,同时可以结合桔梗,也可以解毒利咽喉。所以这个方里考虑的方面非常全面的,这个方义分析我们就讨论到这里。
       它的配伍特点我们休息一下再接着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4-20 21: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