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黄帝内经》解读 灵枢·天年54

热度 1已有 3508 次阅读2014-4-23 15:58 |个人分类:花开满园| 克享天心, 受天明命

天年

54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 何失而死何得而生? ”  

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

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黄帝曰:人之寿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

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

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

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

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题解】

    天年:《史记·刺客传》“老母今以天年终”。言得尽其天然之年寿,以善终也。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1何立而为2 何失而死何得而生?   ”

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注释】

1.基:建筑物之初步也;本也。《诗》“邦家之基”;始也。见《尔雅·释诂》。(基础:根本之义。基,谓基址。础,谓柱础。皆为建筑之第一步,故今谓事物之初端曰基础。)

2.楯(dùn ):阑槛也,纵曰欄,横曰楯。这两句话问人类胚胎的形成过程,形象而生动!

【译文】

黄帝问于岐伯,说道:“我愿恭谨地听听人类产生的时候,以什么样的神灵之气作为生命产生的根本?以什么样的气血作用来使这个生命得以成立?失去什么就会死亡?得到什么就能生长?”

岐伯说:“以母亲的血气(经血)为根本,以父亲的阳精使这个根本得以确立,失去精气的人就会死亡,得到精气的人就会生长。”

【原文】

黄帝曰:何者为神1

岐伯曰:血气2已和,荣卫3已通,五脏已成,神气4.舍心,魂魄5毕具,乃成6为人。

【注释】

   1. 神:精气为神。如精神、神气。(精神:人之灵气曰精神。《庄子》“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今统称事物精微之处,皆曰精神。)

2.血气:有血液与气息,谓动物也。《中庸》“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血:人身脉管内所含之液体,由心脏发出,循环运行,以营养全体,且输送废物于排泄器官者也。中含红白二种血球,而红血球至多,故为不透明之赤色,凡高等动物皆有之。)

3.荣卫(或作“营卫”):医学名词,言气血之作用也。以体言曰“气血”,以用言则曰“营卫”。又以言经脉之内外,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一说动脉为营,静脉为卫。《灵枢经》“营卫衰则真气去”。

4.神气:神灵之气也。《史记》“赵人新垣平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与“精神”同,《图绘宝鉴》“董源善画山水,树石幽润,峰峦清深,得山之神气。”

5.魂魄:附着于人体的精气神。《左传》“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疏]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魂,人之精神也。《易》“游魂为变”。(凡物之精神亦曰魂。如花魂、吟魂。意念亦谓之魂,感觉也。如销魂、断魂。)魄,躯体也。《礼》“体魄则降”。

6.成:就也,毕也。凡功卒业就谓之成。如言成立、成功。《论语》“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译文】

黄帝说:“什么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的)精气呢?”

岐伯说:“血液与气血相调和,谐和的气血作用已畅通,心肝脾肺肾(五脏)已生成,神灵之气已归主于心神,魂魄皆以具备,人类的生命因此而得以确立。”

【原文】

    黄帝曰:人之寿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1

    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2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3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4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注释】

1.道:理也;人所共由之路也。如言正道、天道。

2.血脉:体内流通血液之经络也。《史记》“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3.呼吸:气息出入之作用也,动物放出炭氧气吸收氧气以营生活,有呼吸器以专司之。分外呼吸、内呼吸二类。以空气中之氧气吸入血内,而呼出炭氧气,谓之外呼吸;以血内之氧气分给体中各组织,而收受各组织所出之炭氧气,谓之内呼吸。植物亦由体中各部分吸取空气中水中之氧气,而呼出炭氧气。子之发芽,花之方开时尤甚。但日间同化作用极盛,故吸入炭氧气而呼出氧气,至日没后,呼炭吸养之作用方显耳。

4.津液:中医对体内一切液体的总称,包括血液、唾液、泪液、汗液等,通常专指唾液。

【译文】

黄帝说:“人类的寿命长短各不相同,或夭折,或猝死,或久病不愈,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心肝脾肺肾(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释放心神的功用(服从精神支配),皮肤腠理密緻,气血运行不失其法度,呼吸精微从容而舒缓,营卫之气运行规律正常,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消化五谷,津液分散发扬,各种器官按自身的功能正常运转,因此就能够维持生命的长久。”

【原文】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1之?

    岐伯曰:使道隧以长2,基墙高以方3,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4,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注释】

1.致:谓推而极之也。《大学》“致知在格物”。谓最究竟的学问,在于探寻事物的本源。

2.使道隧以长:《太素·卷二·寿限》注“使道,谓是鼻空使气之道。隧以长,出气不壅。”隧,车舆之深也。《考工记》“参分车广,去一以为隧。”后郑谓隧读如邃宇之邃。

3.基墙高以方:《类经·藏象类·十四》注“基墙,指面部而言。骨骼为基,蕃蔽为墙。”

4.三部三里:指面部三停,即以额、鼻、颌为标志的三部分。如《灵枢注证发微·卷六》“面之三里,即三部也,俗云三停。皆已耸起,其骨高,其肉满,所以百岁乃得终也。”:高也,凡凸出者曰起。《北史》“上有隐起字”。俗称一个健康人的面相很好,常说“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这一段文字包含了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

【译文】

黄帝说:“有些人可得百岁而终,根据什么来推断他们如此长寿呢?”

岐伯说:“鼻高而直,面部的骨骼高厚而方正,营卫之气可通调于内外,三停的轮廓清晰,骨高肉满,(具有这种面相的人)可得百岁而终。”

【原文】

黄帝曰:其气1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

    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2;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3;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4

【注释】

1.气:承上而言之,营卫之气也。

2.走:趋也,《尔雅》“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

3.趋:疾行曰趋。《礼》“帷薄之外不趋”。《论语》“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曰:‘学《礼》乎?’”

4.步:徐行曰步。《楚辞》“步余马于兰皋兮”。

【译文】

黄帝说:“人的营卫之气由盛至衰,以至于消亡的过程,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岐伯说:“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心肝脾肺肾(五脏)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已通畅,这个时候的气血作用在下,所以喜欢户外活动;二十岁的时候,血气开始旺盛,肌肉也逐渐发达,所以喜欢快步行走;三十岁的时候,五脏发育健全,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所以喜欢从容迈步;

【原文】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1,发颇斑白2,平盛不摇3,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4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5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6,故好卧;

【注释】

1.荣华:《尔雅》“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言草木之发花也,引伸之,言人之贵显,亦曰荣华。《史记》“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此引申为人之容颜,华发也。颓落:谢顶。颓,首秃也。

2.发颇斑白:谓年老之发白黑相杂。《素问·上古天真论》“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3.平盛不摇:指人在四十岁之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此后将不再有大的变化。摇,动也;摆也。

4.胆汁:为肝脏出泌之液,贮于胆囊中,有黏性,含一种臭气,味苦,色带暗绿。消化食物时,由胆囊注入小肠,有催促肠壁蠕动,预防肠内腐败,变化脂肪成乳形之功。

5.心气:维持心神、心绪的营卫之气。心神指意念,心绪指心之思想条理。[李白诗]“恬然但觉心绪闲”。[杜甫诗]“玉垒题诗心绪乱”。心,脏名。古谓心为思虑之官,凡属思虑者皆曰心,今亦以意识之现象,精神之状态,谓之心理。[陆游诗]“省事心君静”。

6.懈:怠也。《孝经》“夙夜匪懈”。[朱熹文]“未尝以爵齿自高,而有懈怠惰容也。”有怠惰不前之意。惰:懈怠,此言血气懈弛,荣卫始衰。

【译文】

    四十岁的时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达到大盛、平定的健全时期,肌肤腠理开始疏松,容颜开始衰老,鬓发开始斑白,(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平盛而稳定,所以好坐;五十岁的时候,肝气开始衰落,肝叶逐渐变薄,胆汁开始减少,视力开始衰退;六十岁的时候,心气开始衰落,常常困扰于忧悲之情,气血已懈惰,所以好卧;

【原文】

    七十岁,脾气虚1,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2,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3,四脏4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5独居而终矣。 

【注释】

1.脾:生理学名词,为内脏之一,在胃底之外侧,形卵圆而扁平,色赤褐,为制造白血球之所,旧说脾有裨助胃气消化谷食之用。虚:弱也,气血不足也。《素问》“此谓五虚”。

2.肺:人体内部呼吸空气以清血液之要件,在胸腔内,分左右两扇,左长而小,分二叶,右短而大,分三叶,色淡红微灰,外包肺膜,内含多数肺胞,藉气管支总汇于气管,上部介于锁骨,下部接于穹窿状之横膈膜,中包心脏,有肺动脉与肺静脉,通于心脏,以流动血液。衰:盛之对,凡由盛而渐减杀者曰衰。如衰微。衰弱。

3.肾:生理学名词,亦称内肾,俗称腰子,为分析血中废料成尿液之器官。在腹腔之背,共二枚,队列于左右,形如蚕豆,色红褐。外旁凸出,内旁凹入,凹入处曰肾门,全体分肾皮、肾髓、肾盂、肾圆锥、谋氏囊、泌尿管,各部。肾门间有肾动脉及肾静脉各一,血液由肾动脉入肾中谋氏囊及泌尿管,滤取尿液,尿液入肾圆锥,经肾盂及输尿管,入膀胱。馀血则从泌尿管出而入肾静脉,复归心脏。又肾脏上有帽形之附属物,谓之副肾,功用未详。焦(qiáo:与“樵”通,憔悴,亦作“焦瘁”。枯槁貌。《国策》“颜色憔悴”。

4.四脏:心肝脾肺。

5.形骸:指人的形体。形,形象也。《易》“在地成形”。骸,形体之总称。[白居易诗]“病骸浑似木”。

【译文】

    七十岁的时候,维持脾脏正常功能的营卫之气逐渐虚弱(气血不足),皮肤干枯;八十岁的时候,肺气衰落,附形之灵脱离心神,所以言语时常发生错误;九十岁的时候,肾气枯竭,心肝脾肺(四脏)经脉空虚;一百岁的时候,心肝脾肺肾(五脏)都已虚弱,神气皆无,独具形骸以至于寿终而已。”

【原文】

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

    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1,喘息暴疾2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3,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注释】

1.空外以张:先天之气不足的人在面相上的反映。张,大也。《诗》:“孔修且张”。

2.喘息:病名,旧作气喘,又名哮喘。呼吸艰困,肺脏扩大之病也。喘,气逆而息急也。《素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喘喝:气不顺遂,口鼻作声也。)暴:疾也。

3.其肉不石:谓肌肉腠理不坚实。石,大也,坚也。与“硕”通。(硕:大也。)

【译文】

黄帝说:“有不得尽享天年而夭折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他们的五脏都不坚固,鼻空使气之道短狭,鼻孔向外开张,气逆而息急,再加上骨骼蕃蔽的功能先天不足,血脉虚弱不调和,肌肉腠理不坚实,屡屡遭受风寒的侵袭,气血空虚,脉络不通,正气与邪气相冲突,外邪相攻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失调,所以中寿即亡不得百岁而终。”

【医理】

《灵枢·注证发微·卷六》注:“方其始生,赖母以为之基,坤道成物也。赖父以为楯,阳气以捍卫也。”

《灵枢集注·卷六》倪冲之云:“此篇论人生死寿夭,皆本于少阴、阳明也。夫阳为父,阴为母,基者始也,言人本于少阴而始生也。楯者干盾之属,所以捍御四旁,谓得阳明之气,而能充实于四体也。”

《类经·藏象类·十四》注:“神者,阴阳合德之灵也,二气和而生人,则血气荣卫五藏,以此相成,神明从而见矣。惟是神之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曰神;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夫精全则气全,气全则神全,未有形气衰而神能旺者,亦未有神既散而形独存者,故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类经·藏象类·十四》:“夫人生器局,既禀于有生之初,则其一定之数,似不可以人力强者。第禀得其全而养能合道,必将更寿;禀失其全而养复违和,能无更夭?故知之者下可以希中,中可以希上;不知者上仅得其次,次仅得其下矣。所谓天定能胜人,人定亦能胜天也。夫禀受者先天也,修养者后天也,先天责在父母,后天责在吾心。”

《太素·卷二·寿限》注:“得寿有九:五藏坚固,谓五藏形,坚而不虚,固而不变,得寿一也;血脉和调,谓血常和,脉常调,得寿二也;肌肉解利,谓外肌内肉,各有分利,得寿三;皮肤致密,谓皮腠闭密,肌肤致实,得寿四;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谓营卫气,一日一夜,各循其道,行五十周,营卫其身,而无错失,得寿五;呼吸微徐,谓吐纳气,微微不粗,徐徐不疾,得寿六;气以度行,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以循度数,日夜百刻,得寿七;六腑化谷,胃受五谷,小肠盛受,大肠传道,胆为中精决,三焦司决渎,膀胱主津液,共化五谷,以奉生身,得寿八;津液布扬,所谓泣、汗、涎、涕、唾等,布扬诸窍,得寿九也。各如其常,故能长久,上之九种营身之事,各各无失,守常不已,故得寿命长生久视也。”

【解读】

本章要义,画龙点睛一个字——“神”。“阴阳五行”是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思想,而精、气、神则是《黄帝内经》阐释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经文论述的“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以及《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到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都是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对这个内容进行阐述的。人类的生命存在,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中,可谓无处不在。无论是诊断、分析病机、辨证施治、养生,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及其重要意义,时时刻刻都彰显无疑,正确地理解其本意是读懂这一部经典的关键。中医诊断有“四法”,即望、闻、问、切。本章详细论述了望诊的有关内容,望诊是中医“四诊”中的最高境界,只有经验丰富的良医才能凭借望诊来作出正确的判断。关于“四诊”,《内经》作了最早的详细阐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素问·举痛论》称:“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都曾论及“四诊”的要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阴阳应象大论》则讲得更为详细。《黄帝内经》在阐述望诊的时候,非常重视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和神情。《素问·脉要精微论》称:“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馀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望诊尤其在意神气,《灵枢·小针解》称:“神者,正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称:“血气者,人之神。”而良医在观察人的神气的过程中,又特别强调对眼神的观察。《灵枢·大惑论》称:“目系急则眩率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灵枢·四时气》称:“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同时,对病人的面部色泽与舌苔进行观察,也是望诊判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详细论述请参考《素问·痿论》、《素问·五脏生成论》。 

这一章论述了“人之始生”以至于“成为人”,以至于“百岁而终”的生命过程,说明了“神”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人类生命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先天禀赋对寿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形神合一”,即先天禀赋与后天调养对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一山水之间一 2014-4-28 11:04
逖听高岳  声英克彪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5-3 16: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