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黄帝内经》解读 素问·异法方宜论12

已有 2836 次阅读2014-4-28 10:56 |个人分类:花开满园| 克享天心, 受天明命

异法方宜论

12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焫。故炙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题解】

    《素问集注·卷十二》“治病之法,各有异同。五方之民,居处衣食,受病治疗,各有所宜。”异:不相同也。《论语》“异乎三子者之撰”。法:有定式可以遵循则效者曰法。方宜:因地、因时、因人、因病制宜。宜,适也;当也。[韩愈文]“为之奔走经营,相原隰之宜,指受方法。”

【原文】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1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2,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3,其病皆为痈疡4,其治宜砭石5。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注释】

1.:喜之也。《书》“甘酒嗜音”。性所喜食谓之嗜好。[韩愈诗]“嗜好与俗殊酸盐”。

2.热中:躁热积于体内。热,冷之反,谓温度之上升也。心中躁急亦曰热。中,内也;心也。《史记》“深中宽厚”。《素问集注·卷二》“夫五方之生物,所以养生,如偏于嗜食。皆能致病也……鱼性属火,故使人热中。”

3.疏:《周礼》“阴也者,疏理而柔。”《汉书》“其人疏理”。谓肌理不緻密也。

4.:古“癰”字,痈疽(癰疽),为疮毒之常见者,由血行不良,毒质淤积而生,起初时,患处赤肿作痛,后化脓,其旁皮色带青赤,或生细小之脓疹,穿裂如筛,以泄脓液。种类颇多,大而浅者为“癰”,深者为“疽”,旧说谓赤肿者为“癰”,不赤肿者为“疽”。:痈疽及皮肤病之总称。《左传》“荀偃瘅疽,生疡于头。”《礼》“身有疡则浴”。(疡医:官名,《周礼》天官之属,凡有疡者,受其药焉。今通称外科医为疡医。)

5.砭石砭,石针也;以石针刺病曰砭,古有此法,今失传。引申之为规谏过失之词。石,药石也。《左传》“美疢不如恶石”。石用以砭,古人治病用之。以石治病亦曰石。《素问·腹中论》“石之则狂”。针砭,古治病之术也。《汉书·艺文志》“周度箴石”。[注]“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即箴石也。古者攻病则有砭,今其术绝矣。”后由治病之意,借用为规过之词。[范成大诗]“时时苦语见针砭”。(砭灸:与针灸同,古治病之法,按病者之经穴,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史记》“法不当砭灸”。)

【译文】

黄帝问道:“医生治病,同样的病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皆能治愈,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五方地势不同的原因。东方,是天地间生发之气开始的地域。是盛产鱼盐的地区,滨临大海,这里的人民食鱼且喜欢咸味的东西。人们安居乐业,以鱼类为美食。鱼类(富含蛋白质)容易将躁热积于体内,而盐又是可以影响(克制)血液的食品。所以,这里的人们大都皮肤黝黑且肌理疏松,痈疡(疮毒之症)为该地域的多发病,针对这类疾病,适宜用砭石治疗。因此,用砭石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就从东方传播开来。

【原文】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1也。其民陵居而多风2,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3,其民华食而脂肥4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5,其治宜毒药6。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注释】

1.收引:收,聚也、取入也。如收敛、收拾、收藏、收录。引,开弓也。《孟子》“君子引而不发”。王冰注:“谓牵引,使收敛也。”《类经·论治类·九》“天地之刚在西方,故多金玉砂石。然天地之气,自西而降,故为天地之收引,而在时则应秋。”

2.陵居:居高地也。王冰注“居室如陵,故曰陵居,金气肃杀,故水土刚强。”陵,大阜曰陵,《书》“荡荡怀山襄陵”。风:歌谣也。《诗》有《国风》,古太史陈诗以观其国之风俗,故谓之风。此言西域之民能歌善舞。

3.:毛布也。《诗》“无衣无褐”。:草也。《左传》“戎狄荐居”。谓逐水草而居也。

4.华食而脂肥:《类经·论治类·九》“华,浓厚也,谓酥酪膏肉之类。饮食醇厚,故人多脂肥。”华食,美食也。脂,膏之凝者谓之脂。《诗》“肤如凝脂”。(脂肪:生理学名词,皮下及筋肉组织中,脂油黏著成固体者,谓之脂肪。间亦融解于体内流质之中,含有炭质,氧化为炭酸,以成生物体温之原。藏蓄多者,可补过劳,及疾病、衰弱时之不足。生物体中,所以分泌脂肪,使毛发光泽,皮肤湿润者为“脂肪腺”。)肥,脊之反,谓肌肉丰满也。《礼》“肤革充盈,人之肥也。”凡丰裕充足,皆谓之肥。

5.内:外之反,里也,中也。此言内热者也。(内热:病名。《左传》“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类经·论治类·九》“水土刚强,饮食肥厚,肌肉充实,肤腠密闭,故邪不能伤其外,而惟饮食男女七情,病多生于内也。”

6.毒药:《类经·论治类·九》“病生于内,故非针灸按导所能治,而宜用毒药也。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治病者,皆可称为毒药。”《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毒,治也。《易》“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

【译文】

    西方,是盛产金玉的地方,沙石积聚之处,是天地肃杀之气收引的地域。这里的人民居处高地且能歌善舞,西域之地水土刚强,老百姓不事服饰而喜欢毛布,逐水草而居,这里的人民饮食醇厚,肌肉丰满。因此,外邪不能伤害他们的身体,常见病往往因内热所致,针对这类疾病,适宜用药物治疗。因此,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就从西方传播开来。

【原文】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1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2,其治宜炙焫3。故炙焫者,亦从北方来。

【注释】

1.闭藏:犹闭塞也。《礼·月令注》“塗阙廷门闾,筑囹圄,以此助天地之闭藏也。”《淮南子》“万物闭藏”。闭,塞也。藏,匿也。《易》“气阳潜藏”。

2.满病:《类经·论治类·九》“野处乳食,北人之性,胡地至今犹然。地气寒,乳性亦寒,故令人藏寒。藏寒多滞,故生胀满等病。”(胀:腹满也;俗谓皮肤浮肿亦曰胀。)满,盈溢也。《管子》“地大而不为,命曰工满;人众而不理,命曰人满;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满。”

3.炙焫ruò):灸,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之也。[韩愈诗]“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宋史》“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焫,烧也。

【译文】

    北方,是天地收敛之气闭藏的地方。这里地势高,老百姓居高而处,气候严寒(冰雪凛冽)。这里的游牧民族喜欢居处旷野和乳食,常常因脏寒导致胀满一类的疾病发生,针对这类疾病,适宜用艾灸治疗。因此,用艾灸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就从北方传播开来。

【原文】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1,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2,故其民皆致理3而赤色,其病挛痹4,其治宜微针5。故九针6者,亦从南方来。

【注释】

1.长(zhǎng养:长,物生长也;肖之反,进也,由小而渐大也。《易》“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汉书》“以生育长养为事”。谓长养之也。《类经·论治类·九》“天地阳在南,故万物长养,而在时则应夏。”

2.嗜酸而食胕:指南方人喜欢酸味和经过发酵的食物。如酸菜、腌菜、豆腐乳、豆豉、酱之类的食物。胕,音同“腐”,这里指经过充分发酵的食物。

3.致理:谓肌理緻密也。王冰注“酸味收敛,故人皆肉理密致。”

4.挛痹luán :挛,拳曲不能伸也。[柳宗元文]“挛踠瘘疠”。痹,神经病,肢体失其感觉,重著而不能移动也。或曰痳痹,或曰痿痹。言皮肤痳木则曰痳,言筋肉疲软则曰痿。旧说谓由风、寒、湿三者所致,故有风痹、湿痹等名。(风:疾名。又致病之因也。《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

5.微针:谓微妙针刺之法也。微,妙也。如精微,谓精细不可思议也。针,刺也。《汉书》“以铁针针之”。又治病之法,用针刺病者经络,为医科之一,谓之针科。(针灸,古治病之法,按病者经脉腧穴,或用针刺,或用艾灸,以治疗之。《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黄帝有《针灸经》、扁鹊有《针灸玉龙赋》、唐有《明堂针灸图》、宋有《铜人腧穴针灸图》,今精其法者已罕。针砭,古治病之术也。《汉书·艺文志》“周度箴石”。[注]“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即箴石也。古者攻病则有砭,今其术绝矣。”后由治病之意,借用为规过之词。[范成大诗]“时时苦语见针砭”。)

6.九针:“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见《素问·针解》。“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提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见《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见《灵枢·官针》。

【译文】

    南方,是天地氤氲之气长养万物的地方,阳气充足。这里地势低下,水土弱,雾露时常会聚于此。这里的人民喜欢酸味和经过发酵的食物,所以,当地的百姓大都肌理密致而面色红润,其常见病为挛痹(风、寒、湿三者导致的风湿病),治疗这类疾病,适宜用微妙的针刺之法。因此,用九针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就从南方传播开来。

【原文】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1寒热,其治宜导引按2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3,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4也。

【注释】

1.痿厥:痿,与“痹”同,古亦分为二,《内经》于痹论痿论两存,大略谓病在表者曰痹,病在内者曰痿,先痹而后痿。《说文》则训痿为痹疾,《汉书》小颜注曰“痿亦痹病,是二字无别也。”(痿痹:肢体不仁之病,患者筋肉疲软。故政事废弛不振者,亦以痿痹为喻。)厥,古通“瘚”,气逆闭而骤失其知觉运动也。《素问集注·卷二》“中土之民,不劳其四体,而气血不能灌溉于四旁,是以多痿厥寒热之病矣。”《类经·论治类·卷九》“土气通脾而主四肢,故湿滞则为痿,寒热则为厥。中央者,四方之气交相集,故或寒或热也。”

2.引:道家养生之术。谓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气血充足,身体轻举也。《汉书·张良传》“良从入关,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按]导引,《史记》作道引。导,引之也。《孟子》“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引导:与“导引”同,修炼之法也。《贵耳集》“郭尚贤耽书落魄,尝云‘服饵引导之馀,有二事乃养生之大要,梳头、浴脚是也。’”)跷(qiāo:按摩,医术之一种,按捺或抚摩人之身体,调节筋肉之缓急,以助血液之循环也。黄帝时,岐伯著《按摩》十卷,见《汉书》。又唐太医署有按摩博士,按摩师。见《唐书百官志》。按,抚也。跷,举足也,或作“蹻”。

3.圣人:人格最高者之称。圣,谓无事不通也。《书》“睿作圣”。修养人格造乎至极之地者亦谓之圣。杂合以治:《素问集注·卷二》“夫天有四时之气,地有五方之宜,民有居处衣食之殊,治有针灸药饵之异。故圣人或随天之气,或合地之宜,或随人之病,或用针灸毒药,或以导引按摩。杂合以治,各得其宜。”杂,五彩相合也;集也。《易》“杂物撰德”。言杂聚天下之物也。

4.大体:大本之体也。谓治疗疾病最根本之原理。大,小之对。《孟子》“以小易大”。(大本:最大之根本。《礼》“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体,用之对。凡理法之见于行事者,谓之用,其所自包之原理谓之体。如礼以敬为体,以和为用,是也。

【译文】

中央之地,平坦而湿润,天地聚合之气催生万物而且物产丰富。这里的人民享有种类繁多的食品,而无劳顿之苦,所以,往往罹患痿厥寒热(痿痹、厥逆)一类的疾病。针对这类疾病,适宜用导引、按摩的方法来治疗。因此,用导引、按摩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就从中央地区传播开来。

所以,聪明的医生能够(因地、因人、因时、因病)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辩证施治,而各得其所宜。因此,治疗疾病的方法虽然不同,但同样能够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是因为他们能透彻地了解病情,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疾病的根本原理。”

【医理】

《素问集注·卷二》“阳在于阴,火生于水,艾能得水中之真阳者也。北方阴寒独盛,阳气闭藏,用艾焫灸之,能通接元阳于至阴之下,是以灸焫之法,亦从北方来也。”

《素问集注·卷二》“得病之情者,知病之因于天时,或因于地气,或因于人之嗜欲,得病之情也。或因五方之民,而治以五方之法,或因人气之生长收藏,而宜于针砭艾焫,或宜于毒药按跷,是治之大体。而又不必胶执于东方治宜砭石,西方治宜毒药也。”

【解读】

地势,指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地面起伏的形状,一般地分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人类为适应不同地势的特点,天然地形成了不同地域的生产、生活习惯。古人以地能生产百物,养育人民,为地之德。《鲁语》中说:“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讲的就是大人们习知地德对于为官施政的重要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五方地域不同,气候、地理条件各异,人们的生活习惯、体质、以及发病特点也不同。因此,因地、因时、因人、因病制宜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各有特点。本章称“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这个精彩的论断与现代的整体医学观不谋而合,正因为能够“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方能辨证施治,达到治愈不同疾病的目的。只有深谙其中道理的高明的医生才能做到这一点!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一山水之间一 2014-4-28 11:05
鉴映群形  润生万物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5-3 14: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