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龙口东盛铝业孙

http://www.huangdineijing.com/?46

体质学---第一章 阳虚体质---怕冷派,群号68375929

已有 2538 次阅读2013-6-18 11:52 | 中国人, 阳虚体质

《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

1,  阳虚体质--怕冷派

2,  .阴虚体质---缺水派

3,  痰湿体质---痰派

4,  湿热体质--长痘派

5,  气虚体质---气短派

6,  血瘀体质--长斑派

7,  气郁体质---郁闷派

8,  特禀体质---过敏派

9,  平和体质--健康派

 

第一章    阳虚体质---怕冷派

 

主要症状: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肌肉松弛不实。

心理特点:性格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感邪易从寒化。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

发病原因:

肾阳虚和情绪是内因,外因有:

1.冰镇饮品耗阳气
2.
冷气下做爱也是阳虚的祸根
3.
熬夜伤阴也伤阳

4.不当的清热解毒压制了阳气

5.大量出汗损伤阳气

6.冬天赤脚穿凉鞋,寒气钻进涌泉穴

7.夏天冷气封毛孔,水液迷途伤肾阳

治疗方法:

1.巧用艾草灸督脉

2.冬季烫脚养阳气

足浴盆,30元一个,不必买好几百元的电动足浴盆
15-20
分钟微微出汗为宜,不要大出汗,搓脚底,尤其是涌泉穴
3.
生姜胜似还魂汤
生姜当归羊肉汤
张仲景的方子
最好冬天早晨喝
生姜驱风寒,温中止呕,解鱼蟹毒,和大枣搭配和易调理脾胃。
大枣补气养血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提前滞后双向调节
羊肉补血生精驱寒
4.
打通阳气靠木棒,敲督脉
5.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附子+肉桂
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
牡丹皮是芍药的皮,凉血的,先泄后补才补的进去。
6.
鼓舞阳气四逆散
四逆汤不等于四逆散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方名】 四逆散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和解剂-调和肝脾
  【组成】 柴胡(6克) 枳实(6克) 芍药(6克) 炙甘草(6克)
  【方组趣味记忆】 只烧干柴。 解:只(枳实),烧(芍药),干(炙甘草),柴(柴胡)。
  【汤头歌诀】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邪成厥逆,敛阴泄热平剂服
  【禁忌】 斟酌。
  【方论】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阳虚用四逆汤
阳气郁结不通用四逆散
阳气郁结不通表现为只有手脚部位凉
阳虚侧重于全身性的怕冷

阳虚食疗方:

1.当归生姜羊肉汤
冬天早上吃最好
2.
韭菜炒核桃仁
3.
鹿角胶奶
关于阳痿:
肝经绕阴器,肝的气血不通导致的阳痿要疏肝活血,阳虚导致的阳痿要补阳。
心理原因要心疗。

阳虚和寒症的具体分类:

心阳虚:除了具有阳虚体质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心悸,心口憋闷疼痛,舌质暗,面色灰暗青紫等血阻心脉的症状,可以用炙甘草汤。

脾阳虚:除了具有阳虚体质的一般症状外,还有没有食欲,食后腹胀,腹部隐痛喜按得温则减,大便稀等脾阳不足的症状,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附子)。

寒湿困脾:具有和脾阳虚一些类似的寒症,但和脾阳虚的自身阳气不足的虚寒不同,寒湿困脾是外界寒气湿气过重导致的实寒。比如同样是腹胀,虚胀喜按,实胀拒按。寒湿困脾还有舌苔明显滑腻,肢体困重,泛恶欲吐等寒湿气过重的表现。可以用平胃散。

胃寒:胃脘冷痛,重则拘急作痛,遇寒加剧,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呃逆呕吐。可以用良附丸(高良姜,香附)。

寒邪犯肺:咳嗽痰稀薄,鼻流清涕,恶风怕冷,发热,头身痛,脉浮紧。可以用姜汤,麻黄汤,桂枝汤等,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

寒凝肝脉:少腹牵引睾丸、阴囊冷痛,坠胀拒按,或疼痛牵引股侧。遇寒则加剧,得温则缓解,伴形体寒冷,面色苍白等寒象。舌淡苔白或暗,脉沉弦,可以用暖肝煎。

肾阳虚:除了具有阳虚体质的一般症状外,还有腰膝酸软,尿频尿清长夜尿多,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可以用金匮肾气丸。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5-3 19: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