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69集《中医基础理论》疾病的转归、养生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8:5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53280/Ob/0/sid/XMTU1MDgxMjIzMg==/v.swf[/flash]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如下:
        同学们,现在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疾病的传变规律,传变最终的结果,用咱们规范的术语叫疾病的转归。我们现在讲第六讲,疾病的转归。
       第六节 疾病的转归
       第一个问题讲疾病转归的概念。什么叫转归?疾病的转归是疾病后期阶段的变化状态和结局,是邪正交争的趋势及其盛衰的表现。后面这个定义,是讲它的机制。那么简单地说来,转归,就是疾病的最后期阶段的变化和结局。也可以用这两个字,就是结局。但是,咱们这里的转归,可以理解为结局。转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所以定义加上后期的变化、状态和结局,它是邪正交争的结果。
       第二(个问题),讲疾病转归的形式。疾病转归的形式,一、痊愈,又称病愈,是指疾病状态下的机体脏腑经络的阴阳气血失调,重新恢复到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是机体从疾病状态重新转化为健康状态。体现了疾病与健康之间的转化,由疾病转化为健康,把这个叫做痊愈。大家注意,咱们定义是重新恢复阴阳气血平衡状态。它的意义,是疾病转归的最佳的结局。大家注意,按照我们现行的对疾病治疗的疗效判定标准:有痊愈,有基本治愈,有好转,有无效,那么这里面这个痊愈是最佳的结局。这个和将来同学们学习疾病的疗效判定标准不完全一样。我们是从定义,学习定义,什么是痊愈,从这儿来说的。痊愈是通过若干指标来确定的,现在要求对疾病的疗效判定如痊愈的这个疗效判定,疾病好转,就是有效、没效,就是有效没效的治疗方法,它是有特定标准的。讲到这里,综合疗效判定标准不是单纯从一个脉,也不是单纯从一个证,还要包括生命质量。诸多参数来确定是不是痊愈,是不是基本治愈,是不是无效,参照我们行业的标准,用明确的疗效判定标准。这里就是学一个概念,我们期望的最佳结局,这是第一。
       再看一个最坏的结局,转归的形式,死亡属于生命伦理学一个重大概念。从疾病转归来看,什么叫死亡呢?按照中医理论,死亡是机体的阴阳离决,整体生理功能永久终止的一种病理过程,或者叫结局。(一)这个定义的一个要素,定义死亡,按照中医讲,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根据中医的阴阳学说,揭示它的内涵,阴阳离决状态下,意味着死亡。那么表现形式如何呢?表现什么样呢?就是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发生永久性的终止。在这种情况下,定义这个转归——死亡,中医学强调形和神的统一、形神的统一、就是中医学的生命观。那么中医学的死亡观也是从形和神两方面来考虑,中医强调,“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那么用什么判定形谢呢?就是人体的脏腑经络系统发生永久性的生理功能的终止,看形是否谢?所以中医学把亡神作为判断死亡的重要标志。将来同学们学习《诊断学》的时候,望神,老师会进一步讲,特别是望眼神,作为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关于死亡的概念,大家注意,科学概念是动态的。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一步来建立死亡定义,特别是脑死亡的概念。大家知道,现在国际上有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的重大课题,牵涉到如何鉴定死的概念,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应该怎么讲?从医疗行为上你应该怎么处理?将来这个概念进一步规范的时候,我们以哪个为主?现在教材是按照中医的阴阳学说来界定它的概念。如何来判断?按照中医判断死与没死,中医有自己的判断指标,其中望神是最主要的,这是根据形神统一的观点来看的。既要考虑形,又要考虑神,重要是看神。生命机能没有了,停止了,发生永久性的终止,意味着死亡。按照中医学认为,死亡分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按照生命的规律,自然衰老,享尽天年,无病而终。人就自然衰老,好多健康的老人,最后没有什么病,很安详的死去,没有什么病。活一百岁,活八十岁。这叫什么呢?叫自然死亡,属于生理性死亡。按照他自身生命的运动规律,他享尽了天年,应该享尽了天年,不是因为病,或其他条件引起的死亡,中医叫做享尽天年,无病而终。这是最佳的结局,死亡最佳的(结局)。在长寿地区,高龄,咱们中国各个不同地区都有长寿的老人,他们没有什么病,整个生命状态都不错。终有一天,他会自然衰老,最后就没有了,就是死亡了,这叫无病而终,我们都期待着无病而终。把这个死亡,阴阳离决叫生理性的死亡,是自然的发展过程。第二个,叫病理性死亡,一个是因病而亡,一个(是)意外死亡。咱们讲了这么多,讲生理,讲病机,就是什么什么病因作用到机体发生疾病,那些发生发展规律。由于机体的原因,和我们自然原因,这两个原因作用的结果,疾病没治好,最后患者死亡了。这个死亡并没有达到他本人应该达到的自然寿命,因有病导致阴阳离决,把这个叫什么呢?因病而亡。咱们医生的职业和疾病打交道,和疾病进行斗争,就是利用我们的理论,我们的知识,我们所掌握的手段,去战胜疾病,保障患者的健康,使他享尽天年,而不至于因为病使他不能享尽天年而过早的死亡。意外死亡是很难预测的。防止意外死亡,这是很难的,但是人们可以知道哪些是最危害生命的要素,哪些因素我们可以防止它,远离它,那么我们就可以减少死亡。按照中医学来看死亡,一般我们学的医学多半是指这个说的,也包括意外死亡。最后判定死亡是判定脑死亡,神还有没有?没神意味着脑死亡。心主神明,神灭,形也灭了。用它这个看,用望神来判断脑死亡的标志。如果是享尽天年,属于自然的规律,生命的自然规律。咱们现在的人类,不管哪个民族,按照生长这个规律来讲,现在咱们自然年龄(应该)是120岁到125岁。就是以成年长最后一个牙齿,作为生长期计算,就是人类学计算,按照这个算,最后120岁到125岁是人的自然寿命。自然规律也可能有的人就活得少一点,或多一点,按照一般规律自然寿命是120岁到125岁。最坏的结局,就是死亡,那是最坏的结局。两种结局,一个好的自然规律,一个不好的因病或者意外伤害,最后导致死亡。关于死亡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重大课题,希望同学们以后注意这方面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于死亡的定义,脑死亡的定义,咱们国家最近也要出台这个,牵涉到如何判定脑死亡,这又牵涉到一个法律问题,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谈缠绵。记住这个含义,缠绵的含义。缠绵是指久病不愈,邪正相持,或者正虚邪恋的一种病理状态或者变化。注意,邪正之间的关系,这个状态,邪正状态,邪正相持,就是正也不强,邪气也不强,相持阶段。或者是正虚邪恋,正气虚,疾病的末期邪气还没全祛掉,正邪之间并不一定处于相持阶段,就是它俩力量平衡不一定,这时候就表现出一种病理变化叫做缠绵。为什么要加“状态”两个字?处于缠绵阶段,不仅是功能发生了变化,也可能神志发生变化,把神志发生的五脏的功能变化称之为一种状态。缠绵的发展趋势:1.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乃至痊愈;2.可以恶化,发展为死亡;最重要的,多见的成为迁延性的病变,就是由急性病变转化为慢性病变,长期迁延不愈,迁延的病程长,或者是遗留后遗症,定义里边的状态就是指的后遗说的。功能性的残缺或者神志的残缺形成伤残,把这种称之为病理状态。另外,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新邪,发为新的疾病。就缠绵阶段,旧病没完全好,最后又感受新病。这是第三个转归(的)表现形式。前面讲的痊愈和死亡(是)从两极来讲的,这个是最常见的。由于体质的因素,或治疗的不及时,或者失误,常常使疾病发生迁延的变化,迁延下去,导致缠绵不愈。
       第四、后遗,就是留下后遗症。什么叫做后遗?是指疾病的病理过程结束,病因作用基本终止。就是疾病的演变过程结束了,邪气作用就终止了,只遗留原有疾病所致的形态或功能异常。它只表现出来形态异常和功能异常。(一)形态的异常,比如震颤、畸形、偏瘫。找病因辨证,辨别不出病因来,那个形态发生改变,畸形。(二)功能异常。比如失语,中风以后失语,他功能恢复基本差不多了,也找不出阴阳不平衡了,但是失语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痴呆,痴呆,中医叫呆,呆病,现代医学的名词叫痴呆。在咱们国家,大家注意,本来东西方比较,西方国家以血管性痴呆为主,而东方人以早老性痴呆,就是阿默海茨痴呆为主。在衰老过程中,机体发生的变化引起的痴呆。可是,我们国家现在流行病学调查,在某些城市调查的结果,血管性痴呆有上升趋势,比早老性痴呆还要多。因为我们心血管疾病,诸如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这些发病率逐渐的上升,那么血管性痴呆是由它而来的。脑梗塞,就是多发性梗塞,最后形成痴呆,血管性痴呆具有上升趋势。我们中国到现在为止,发生痴呆,特别是老年人,常常是早老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交织到一起。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这个病已显得越来越多。这也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老龄社会医学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正因为这样,中医延缓衰老的研究,就成为我们当代中医药临床科研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既是西医的重点课题,也是中医的重大课题。
       第五个,复发。复发,是指疾病痊愈后的再度发作。就是病已经好了,重新又发作。从前有了病,重新再来一次。虽然痊愈了,但是在病因作用下,原有的疾病再次出现,把它叫复发。复发是疾病过程当中连续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体现了一个疾病病因作用到机体以后,出现的一个动和静的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这样一个运动变化过程。是指原有的疾病已经治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在病因的作用下,它再次出现,仍然发生原有的疾病,把这个叫复发。这个复发从《伤寒论》开始,历代医家都作了详细地论述,就是疾病复发的条件,也叫诱因。其一、《伤寒论》讲食复,就是疾病后期,由于脾胃的功能低下,饮食不当,导致原有疾病复发,这叫食复。其二、劳复,是指过度的劳累,过劳,包括劳力、劳神和房劳,过度的操劳,使正气更进一步的衰减,正不敌邪,使疾病重新复发。其三、还有情志复,叫情复,就是精神、心理因素,心神失和,导致疾病再次发作。在现代的疾病当中,它是复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强调人的心理状态,也体现了中医学强调神志内伤,是内伤疾病的首要因素,它也是复发的首要因素。其四、是重感复,是指原有的疾病已经初愈,但是还有一点正虚邪恋,就是余邪未尽,在这种条件下,又重新一次感受新邪,导致旧病复发,把这个叫做重感复。在中医学里面,除了上述引起复发之外,其五,还有一种叫自复,就是说机体本身的因素,不包括这些复发因素,因为他自己本身的调节能力差,再一次出现原有疾病的再一次发作叫自复。转归的形式最重要的就是两极,一个是痊愈,一个是死亡,中间重要的是缠绵。疾病的转归取决于,仍然是按照邪正盛衰的理论,仍然是取决于邪正之间的关系,根据邪正之间的关系来判定它最后取得什么结局。
       中医的病机学,讲到此为止。在病因的作用下,由于邪正交争的结果,邪正交争是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的原理。邪正交争的结果,病变的性质可以反映出寒热性质,通过阴阳失调体现出来。这种寒热性质,邪正盛衰,虚实寒热的这种最基本的性质,它是最一般的变化规律,是通过脏腑经络气血失调而表现出来的。那么脏腑气血经络失调,特别是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通过脏腑的气血失调,用阴阳盛衰,寒热虚实来算出它们的规律,形成脏腑病机学的理论。那么一旦形成病理变化以后,由于邪正盛衰的结果,使病理变化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的变化规律构成了脏腑经络气血的基本变化规律。它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从疾病的部位,它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从疾病的性质,变化规律形成中医学的病机学里面疾病的传变规律。按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最终结局是个什么样子?就是有几种不同的结局?形成疾病的传变规律。这些内容和病因学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医对疾病的病理变化的基本认识。在病因的作用下,邪正交争的结果,通过寒热,集中地反映出寒热虚实的形式。这个寒热虚实是通过具体脏腑经络病理改变而反映出来的;是通过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这种形式反映出来的。体现出来病机学的理论最一般的规律和具体的规律,用动态的观念考察它运动变化的规律,表现为部位和性质的改变规律以及最后的结局,这是中医病机学要回答的问题。
       第八章 养生和防治
       下面我们讲第八章,(中基-4-64)养生和防治。这一章的目的要求是:一、掌握天年、衰老和养生的概念;二、掌握衰老的发生机制和养生的基本原则;三、掌握治则与治法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四、掌握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标本缓急、正治反治、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和调整脏腑的基本原则;五、熟悉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六、了解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和方法。
       第一节 养生
       下面讲第一节,养生。第一个问题讲养生的基本概念,第一、养生的含义。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保生,是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颐养心身,增强体质,祛病延年。什么是适当的措施?按照中医理论所确定的一些措施,中医养生的许多措施,常见的是做什么?颐养心身,注意颐养心身体现了中医学的形神合一的摄神观。生命观是形神合一、健康观是形神合一、疾病观还是形神合一、养生观还是形神合一。最终的目的,增强体质,提高生命质量,达到祛病延年,使人们能够活到自然寿命,这个就叫摄生。
       第二、养生学说,什么叫养生学说?中医学的养生学说是指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人类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制以及健身防病、抗老延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学问,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之一。这个定义,学说,它是一种系统的学问。一、第一个要素是根据中医学理论;二、研究生命的规律和衰老的机制;三、研究健身防病、延缓衰老、延寿延年的理论。就是用中医理论来阐述它的机制、机理,并且确定摄生的方法,把这类学问叫中医摄生学说。既有理论的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现在,中医的摄生,我们在讲《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学说体现出来,将来在后期课程当中,还有专门一门课程叫《中医摄生学》。讲两个概念,什么叫天年?什么叫衰老?天年,在中医文献里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又叫年寿,是人的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就是自然寿命。我前面说这个(是)120岁到150岁是自然寿命,活到这个年龄,就是寿限了,是自然寿命。天年和寿命还不完全相同,寿命是指机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以年龄作为衡量的尺度。它俩有区别,这个衡量实际也是以年龄来衡量,但是它是自然的,应该活多长时间。而这个寿命,是指的不管你是自然死亡也好,病理死亡也好,把你这个时间,出生到死亡(的)时间,表达这个概念用寿命来表达,活多大岁数。在中医文献中,还讲了个寿限,是指的人们自然寿命的最高限度,120到125岁,最高限度。这几个概念,什么叫天年、寿命、寿限,还要区别开来,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衰老,衰老这个概念,中医叫又衰又老,衰老也是现代医学重点研究的课题。就衰老这个定义,从衰老的定义,据我所查到的文献,衰老的定义现在不下二十余种。将来同学们到后期学习的时候再去进一步自己参阅学习。随着时代的不同,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人们认识的水平不同,从不同角度给衰老下定义。所以到现在为止,衰老这个定义,仍然是大家还不是满意的,还在不断变化,这是一。咱们从中医学的角度怎么下衰老这个定义呢?所谓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全面地逐渐降低的过程。衰老是个动态过程。它强调,其一、随着增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具体表现为机体的脏腑经络各个系统的功能全面的消退。注意,这是全面的而且是渐进性的降低的过程,把这个过程称之为衰老,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这是衰老的概念。注意,衰老是生命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和老区别开来。老年,我们说老,是人的生命历程中一个年龄阶段,指75岁以上,75岁进入老年期。我现在是老年前期,74岁以下,60岁以上,我现在不到70岁,68岁是老年前期。讲这个老年期,这个老,是指在人生历程中某一个年龄阶段,老并不一定衰,注意这一点,老并不一定衰。刚才我举了一个例子,活到120岁寿限,自然的死亡,老而不衰。注意,衰老和老年区别开来。但是,有的时候,老年又表现出衰老的特征。随着增龄的结果,他又表现出衰老。老年人有的衰,有的不衰,他出现衰老了,生理功能全面地渐进性衰退,那他叫做又老又衰,通称衰老。只老没出现生理功能全面地渐进性衰退,那就不能称之为(衰老),仅仅是个老龄而已,这是一。
       其二、现在咱们中医学又提出一条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的概念。中医学在这方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老,将来大家可以查《说文解字》,你看老怎么解释?衰怎么解释?强调老是一个年龄阶段,并不意味着衰。可现在的医学,(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认为衰老本身是生理自然的结果,就是自然生命运动的结果。一种认为既然是定义为组织器官功能的全面渐进性衰退,功能减退意味着非健康状态,即病理状态。因此又认为衰老就是一个病理性衰老,不存在生理性衰老。如果下健康的定义,按照健康的定义,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味着健康;“阴阳失调,疾病乃成”,是疾病。那么衰老是机体各脏腑经络的阴阳气血发生渐进性的功能减退,如果不作疾病状态考察,那就是说阴阳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应该是这样的。低水平平衡状态意味着生理功能开始进入衰退,而没有出现阴阳失调。一旦出现阴阳失调,那就意味着有病。所以咱们现在中医学没有去按照这个传统的界定方法定义衰老。2.老可以老而不衰。你没老还可以未老先衰。为什么未老先衰呢?你出现了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功能的全面渐进性消退。少年老成,过去讲少年老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这个人成熟得像老年人、壮年人一样,血气方刚,(胸)有成竹,可是少年老成,成府很深,这是一种表达的(方法)。再有一种呢,少年老成,就是从面貌、形态、形神看,像个老年人一样,意味着他功能减退的表现,是一种病态。总之,中医学所说的衰老(的)定义,掌握了以后,再一个记住老不一定都得衰,把它严格区分开来。这样就和现代医学的界定,现在正在讨论衰老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还是生理(性)和病理(性)同时存在,正在从不同角度来讨论。咱们中医记住,老可以不衰,老并不一定衰。中医学在传统上划分年龄的阶段有好多字:婴、儿、孩、童、耆、老、耄、耋等那天我给同学们说,有时间你们念念《幼学琼林》、《说文》、《尔雅》等,古书里面的年龄划分,基本上差不多的。初生小孩叫什么?初语初生叫什么,开始走叫什么?什么叫童?什么叫青年、壮年、强年、中年?什么叫老、耄、耋?什么叫寿考?那都有年龄规定的。咱们现在给同学们讲这个,讲既然衰老,咱们讲老年,就是衰老,老龄年龄界限。一般来说,传统中称以60岁为界限,为老年的开始,60岁以下不算老年。现代划分年龄的标准,注意现代划分,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划分标准,和过去划分标准还不一样。界限(为)60岁,老年之始,就是刚开始。把60岁到74岁就叫老年前期,有的人现在40几岁,50岁到处装老,我老了,你老了,50岁老了。50岁正当年,50岁老了。75岁到80岁,80岁阶段才真正地进入老年期。我都没到老年,进入老年期。你实际多大岁数了,你说老了,记忆力不好,学习太费劲了。90岁以上称为长寿。就是这么划分,谁再敢说老?你按照(划分标准)衡量衡量。李老师,我好辛苦好累,上有老下有小,我老了,我也不能再学习了,那能行吗?记住按照这个来划。现在全世界,咱们国家也修订了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这个最新的标准,它还和人们自然寿命延长有关系,老龄化,按照这个来定。
       第二、讲一讲衰老的机制。咱们中医学的衰老机制很多,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们这里面讲的是选择最常用的,就是最有普遍意义,对指导养生最有意义的讲几个学说。
       一、阴阳失调说。既然阴阳是生命变化的总规律,是世界变化的总规律,我们从阴阳学说来界定健康、疾病和亚健康,按照阴阳运动来看待生命,那么我们也可以用阴阳运动来看待衰老。衰老,用阴阳学说来说,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脏腑经络,阴阳它所反映出的功能全面地逐渐减低过程,阴阳之间的关系逐渐逐渐衰减。那就是说,衰老就是阴阳失去生理性的平衡,而表现出低水平的平衡,或者出现低水平的偏盛偏衰的结果,这样来解释。所以这样一个机制就产生了中医学养生的第一个学说,就是燮理阴阳,就是调和阴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为了调节阴阳,始终保持阴阳的平衡,以此来延缓衰老。也就是说,阴阳失调说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由它所确定,好多方法都是调整阴阳。大家看学习太极拳,太极拳一动一静,体现阴阳学说。五禽戏、太极拳,甚至中国的武术,这些动静的方法,养生的方法,都体现了阴阳对立互根思想。这是第一个学说。
       第二个学说,叫脏腑虚衰说,又叫脏腑学说。五脏系统是人体的结构理论当中最核心的中心,五脏系统为生命的根本,强调五脏系统的生命作用。阴阳失调是通过脏腑经络出现的,特别是通过脏腑表现出来的。基于此,产生了脏腑衰竭说,脏腑虚衰说。就是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出现了全面地渐进性的功能衰退,多表现为虚的病理改变,它会加速衰老。脏腑功能衰退,加速衰老。刚才举了个例子,少年老成,说功能低下,速度很快,很快表现出来衰老的征象,这就是脏腑衰竭说。脏腑衰竭说当中首要的学说。明代以后,及到道家学说的思想,强调了肾精亏虚说,强调肾命在衰老当中的作用。就是肾阴肾阳为人体诸阴诸阳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的阴阳失调最容易导致衰老。基于这样的肾和命门学说对于生命的重要作用,提出来首先强调了肾。因此,历代养生的方剂,延缓衰老的方剂,就是延寿益年的方剂,永保青春的方剂三分之二、统计一下是从肾入手的,补肾的方剂,这是一个。那么除了强调肾为先天之本之外,中医学的脏腑学说又突出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就是人出生以后,到死亡的这段历程,和脾胃的功能关系非常密切。人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水谷精微。就这个意义讲,强调脾胃在延缓衰老(中)的重要作用。把两种学说结合起来,又出现一个脾肾虚衰说。在历代的延缓衰老的方剂当中,调理脾胃,补益脾胃的方剂仅次于补肾的方剂。所以讲到这里,那么想研究中医延缓衰老的方药仅仅从肾入手就不够了,那么也必须从脾来入手,就是从调理脾胃来入手。除此之外,和五脏都相关,但是最主要的益脾益肾,益先天后天。当前,咱们研究延缓衰老用这个学术思想,这个理论指导,采用的方剂正是以它为主。我们现在研究的中医药延缓衰老,我讲叫抗衰老这个词是不确切的。衰老是必然发展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李老师我永远不衰老,那是不现实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过程。你只能延缓它,给它条件,延缓它进程而已,提高它的生命质量而已。所以确切来说,应该是延缓衰老,就是减缓它发展的速度,提高生命质量。现在,中医药研究延缓衰老也是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多数是从肾入手,也有的从脾入手,现在是这两种学说并存。
       我们讲了中医衰老学说中的阴阳失调说和五脏虚衰说。现在讲第三个学说,叫精气衰竭说。这个学说是基于精、气、神这三者,(是)建立在哲学上的精气神学说,中医学也有个精气神学说,强调精在衰老当中的重要作用。它和我们前面讲的五脏衰竭的时候肾气虚衰说,它俩(有)相同的地方。肾气虚衰说强调的是从肾阴阳气血失调来讲的,而这个精气衰竭说则着重强调的是肾精的作用。它的理论依(据):精是人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人寿命的长短决定于精的盛衰盈亏,称精、气、神为人生的三宝,强调人从生命的开始,人体的精转化为气,构成生命的功能,以神的形式表现出来。精、气、神,精和气同属物质,那么就人来说,首先有精,“媾父母之精,胎孕乃成”,有了胎孕的形体。就生命(的)物质性来看,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气,它的物质性,称为形体,这个形体反映出的生理功能,人反映出的生命功能,功能抽象出来就是“神”,就这三者的关系而言,强调肾精的亏虚在衰老当中(的)重要作用。这个学说的意义在于中医摄生学派,过去讲肾精的时候我们曾提到了肾藏精说有个惜精学派珍惜人的肾精,这就是为什么从古到今延缓衰老都从补肾入手的,这是理论依据之一。它是从精、气、神学说来强调精、气的盛衰、盈亏在衰老当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说,比如,现代有个气虚血瘀说,说补气活血化瘀可延缓衰老。学说很多,我们这里面选的具有代表性的给同学们介绍以上三种学说。
       第三、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顺应自然。我们前面讲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那就是从天地人三才一体出发,使人体的阴阳与天地的阴阳相应,所以叫顺应自然,最终的目的叫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变化,始终保持天地人三才一体。我们在这讲原则,不讲具体方法,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有许多方法,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养生学的时候进一步学习。比如,中医有一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合理的膳食,起居有常等等,将来在(学习)养生学的时候进一步学习。在这里面记住一条最基本的原则,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达到天地人三才一体,阴阳和合,这个就叫做顺应自然社会。这是一、它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二、形神兼养。这是根据中医学的摄生观、健康观、生命观、形神合一的健康观,形神统一、基于这个思想,要想养生,既要养形又要养神。养形,形,中医强调动形,强调运动,中医养生学派有个学派叫动形学派,咱们现在看公园里面打太极拳、五禽戏,练武术,通过运动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这叫从形入手的,动。那么神呢?主要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大家现在看老年人怡养天年,养花,要求老年人要保持好的心态,这些都是调神,从神入手的,最后最终强调形和神合一。那么形、神这两者以哪个为主啊?咱们前面讲了内伤七情是疾病发生的最首要因素,第一个方面,那怎么办呢?调神,调和七情,始终保持心情愉悦,就能健康,就能长寿。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健康和长寿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中医强调“神”的重要,这是第二个原则。
       三、保精护肾。精气神学说,肾精衰竭说,这是第一;第二、五脏衰竭,我们强调肾精的重要作用。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气转化为生命,有形有神,就这个意义讲肾所藏的精是生命之根。生命之根反映了肾精在延缓衰老当中一个重要作用,(占)重要地位。基于这样一个思想,中医养生学提出来叫“节欲保精”。这里面那个“节欲”,主要是指的人的性生活而言的。这个在中医古书上有房劳,食色欲也,房劳(08:10)就是产育过多或性生活不节,容易损伤肾精,提出来一个“节欲保精”这样一种方法。它有药的方法,有调节七情的方法,还有运动的方法,就是珍惜肾精。
       四、调养脾胃。前面讲脏腑学说的时候讲了,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人体的功能的盛衰,生命的寿夭与气血之源关系甚为密切,就这个意义讲,脾胃与衰老,与生命寿夭有密切关系,因此养生以脾胃为先。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讲“人以水谷为本,故脾胃为养生之本”。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基于这样一个思想,历代的养生家强调,调理脾胃,保护胃气,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从食疗入手,根据这个思想在养生学的方法当中有个食饵学派,强调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药补不如食补,(把)调整膳食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在历史上中医养生学有个食饵学派,它不讲的就是调理脾胃。通过膳食的结构调理,中医药学里面有许多是药食同源的。如何合理地搭配膳食结构来调理脾胃,达到养生的作用?咱们北方不太喜欢煲汤,南方的同学应该知道,南方人善于煲汤,那咱们用理论解释就是调理脾胃。为什么煲汤呢?永葆青春,益寿延年,它有它的科学道理,以养脾胃为先。上述这些是中医养生的最基本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形成了不同的养生学派,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的养生方法。将来同学们在养生学里面去进一步学习,在这里只要求同学们掌握养生的基本原则就可以了。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把它搞(清楚),讲到这里就可以了。这节课就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4-27 05: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