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7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9:5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66977/Ob/1/sid/XNzIwODU2OTE2/v.swf[/flash]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视频讲稿如下: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心下就是胃,留饮者就是饮留而不去的意思,换言之就是胃里有水。水性寒,所以背后与胃相当的部位觉的寒冷,如手掌大那么一块,这是自觉症。上面说的五脏有水是各有症侯,这个呢说水留在哪,哪就有症侯,如留在胃,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
       它这小注转甚是对的,咳嗽辄已不对,辄已抹掉,还是后面转甚较对的。他说如果这个留饮留在胁下这个地方,那就是悬饮了。这里说胁下痛引缺盆,我们前头说痛饮胁下,缺盆就是心口窝这个地方了,也是在胁下这个部位,不过是偏正稍有差异,同是一个意思,不过是语词变化了。咳嗽则转甚,平时不咳嗽也感觉痛,如果一咳嗽牵引到这个地方痛得厉害了,那么十枣汤证就是这个样子。
       这痰饮留在胁下这个地方,造成痛引缺盆,要是你咳嗽、喘气、或是打嚏喷,这痛引缺盆变得更厉害。这里主要就是细说悬饮的症候。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
       这里指的就是支饮了,不过前头不是又说水在肺,吐涎沫嘛,所以这指是既是肺饮,也是支饮。这饮怎么跑到胸中去了?它由肺往上冲逆,水气波及到胸中,不是水跑到胸中了,跑到胸里那就是胸水了,古人的意思不是那个意思,它是水气往上冲逆,胸中有些症候发作,主要发作什么呢?就是咳唾涎沫,其人短气而渴,短气还是因为胃里面的水,心下有水了,这说的就是支饮。
       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这个文字是错的,前头都是因为有留饮在什么部位,所以怎么怎么的。这节先提出四肢历节痛,就是四肢痛重,虽然这光提个痛没提重,可是它当然也重了,因为里头有停水嘛,那么这个指的是溢饮呀。
       脉沉是里面有水饮的一个脉应,脉得诸沉者,当责有水嘛,这就是有留饮。留饮留哪了?留在四肢了,留在四肢不就是溢饮吗?这跟上头对照着看就清楚了。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这就是咱们说的外邪内淫这种老年气管炎说的。他说膈上病痰,他不说膈上有饮,他不像上面说的有饮在膈上,他不是的。这块是病痰但是当时不显呐,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满喘咳吐,这个病发作起来呀,又满又喘又咳嗽又呕逆,咱讲的小青龙汤证就是这个东西,平时不显,反正里面有痰,咱说有痰喘就是指这个东西。
       他发作的时候,平时不显,一有天气变化,遭受外邪了,就是有外感了,受了风寒就诱发,发作的时候就怕冷、发烧,就是表证了,那他里面有潜伏的痰,就是饮呐,换言之就是水气,那他里面潜伏的痰饮在这时就起作用了。
       这外有风寒之邪,内有潜伏之饮,他一发作起来,不但发热恶寒,而且背痛腰疼,这一切都是的表证;而使目泣自出,淌眼泪、流鼻涕、打嚏喷、咳嗽都来了。其人振振身瞤剧,这个身瞤剧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他喘咳的身动的挺厉害;另一个因为里头有水饮造成筋惕肉瞤,这个我也想他不是,这个他说的应该是由于咳喘相当厉害,他咳喘的时候身体是振动的,同时发烧怕冷、身体痛疼,目泣自出。咳喘这个病咱们在临床上经常见着,并不是那个水气动经,身为振振摇,不是那个。
       这种病怎么叫伏饮呢?平时不显,可一发作他显了,所以有这种情况就像支饮似的,所以叫伏饮,伏者潜伏,他平时伏潜的像好人一样,他不感冒,没到冷的季节的时候,就像正常人一般,要是遇到天冷的季节,受到外感诱发,外感连同里头的痰饮一起发作,症侯都相当严重,就像他刚才所说的。
       所以这个饮呀在这块说,平时很明显能看着的叫留饮,平时不显的叫伏饮,因此他用的字眼也不一样。他说膈上病痰,换言之膈上有痰病,但平时不显,一发作起来满喘咳吐,发热恶寒,背痛腰疼,目泣自出,身瞤动也相当剧烈,那么这个叫伏饮,伏饮的意思就是平时潜伏,这个病很多。
       这都是根据饮有四类,然后说影响到五脏的症侯,也可以说水在五脏,这么样来看。另外呢,不但这样,水在哪,哪就是一定有症侯的。总而言之,离不开这四种饮,就这四种饮,他反反复复的说明,你这么观察也行那么观察也行。你说那个留饮,在胁下,那也可以,那也就是悬饮。
       然后他把咱们平时一眼就可以看到的水饮,叫留饮;一种平时他没有,他受了风寒之邪了才发作,叫伏饮,就是咱们说的外邪内饮的这东西,这个发作起来非常之凶,所以这个伏饮古人也就这么说,这伏饮所在地方非常的深,平常不显,不过这都是想象的说法了,我们知道就是饮在这潜伏着。底下继续讲,这个饮的来头也是不一样的。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这个病人,指得的是得伤寒病的人,他这个书叫伤寒杂病论嘛,里头都是大病,大病的人胃都不好,胃未整个恢复,虽然欲饮水,可以稍稍与饮之嘛,在伤寒论都讲过了,依法救之,水呢,你给他一点一点喝,你别大灌,「以水灌之,必喘」,多喝水也要喘的。
       饮水要多,必暴喘满,因为他胃不消化,不像好人那个胃,饮多少都在胃里堵着,在这搁着呢,压迫横膈膜就满,首先心下那满,接着压迫横膈膜,阻碍呼吸,他就要喘。所以病人如果喝水一次喝多了,必暴喘满,是要发生这种情况的。这种情况是什么呢?就是痰饮病嘛。
       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食少,还是食欲不振,胃里消化不良,表示胃气虚弱。那么胃虚的人,他饮多,这个饮流到胃里头去,可是他因为食少,这个胃还是弱了,弱了不但消化不了谷,水也不消化了,所以水停在心下,停在胃里头,甚者则悸,如果厉害的话,就影响到心脏了,心要跳。微者短气,轻微了也是要阻碍呼吸而短气。
       这个仲景的书里常引用这个症候,像短气呀、少气呀,全都是有水饮,我们以前也是这么讲的。在胃里有停水,程度轻微的,他要短气;厉害的,就要心跳,所以心跳、心悸多跟水饮有关系,上面不是说水在心,筑筑然跳动,心跳的非常厉害。总之,他说这个人食少饮多呀,可以发生两种情况,如果停水多那,就是甚,甚者会怎么的呢?就要心悸;轻的话,他即是水停在心下了,他要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这个弦脉,主寒、主水饮、主痛、主少阳病,都是弦,一个脉主多种。一般来说,这个饮脉弦,而且这个弦现于一只手,大概右手多,这什么道理,水属于气分。要是瘀血症,你们可以体会,凡是血症,他这脉不正常的现象都现于左边,不但脉现于左手,而且身体部位也在左边,咱们讲桃核承气汤,少腹急结,也是偏左边,你们遇到这个病可以按一按,这个小腹急结的部位也偏左边,这是古人的经验。据我观察,可能是心脏在左边的关系,他这个血分大概都偏于左,气分偏于右。
       这水属于气分,不是血分,所以在仲景的书管他叫阳气,气属阳,血属阴,所以关于津液,他叫阳气,这与后世看法不一样,所以拿后世注《伤寒金匮》常会搞错。
       脉弦,如果他两个手都是呢,大概都是寒,为什么是寒呢?由于下之后,中虚生寒,那么他在这地方说,大概下的也是这个水。虽然水饮有下之症侯,可是不能遇到有水饮就吃泻药,像十枣汤也下水了,后头讲很多,不应该下要是下了,不仅一只手脉弦了,两手都脉弦了,就变成虚寒的状态。
       所以他是个倒装句,本来他应该是这样的,「脉偏弦者,饮也」,搁前面;「脉双弦者,寒也」,搁后头就好了,这样就容易理解。总之脉由偏弦变成双弦,就是由于大下后容易发生虚,虚极生寒嘛。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一般的饮是多弦脉,但肺饮却不弦,这个可以看出来,咱刚才讲的属于肺饮的都有外邪的关系,他都是咳逆吐涎沫等等,它都有外邪的关系,所以他就是浮而不弦了,但苦喘而短气,他怕你不明白,这苦喘短气都是有外邪的关系,所以搁个肺饮不弦。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支饮与肺饮同是一个病,咱们前头也讲过,这里他也反复再讲。这个支饮也喘而不能卧,加上再短气,这不还是内饮外邪嘛,他这个脉和肺也一样,他就是肺饮嘛也有外邪,他也不弦。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这都是另一节,不是一大块,他这个书都放在一起了。病痰饮者,头一个四饮中不是有个痰饮嘛,这就是指那个痰饮,前面说过是痰饮都由于胃虚,胃虚才停饮,胃要好他不停饮,所以痰饮大概都是胃不好,所以他停饮,饮是性寒了,这饮寒再加上胃虚,所以当以温药和之。痰饮是不能随便吃泻药的,应该以温药和之,这是原则上的说法。刚才那些问题差不多都用温药,想法调理胃,胃不好,痰饮好不了。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朮甘汤主之。
       这个方子咱们讲过了。心下有痰饮,就是胃中有水饮了。胸胁支满,他这个胃有饮呀,都是胃虚,这个寒饮乘着胃虚都往这上来,人感觉胸胁支满,从下往上谓之支,就是咱们感觉逆满。水往上冲呢,人脑袋就晕。目眩,就是头晕,眼花缭乱,就是眩晕。苓桂朮甘汤主之,这是我们常用的。
       为什么搁苓桂朮甘汤呢?这主要是胃虚,这气从下往上冲,所以桂枝、甘草治气上冲,另外加上苓朮使水从小便走就得了,这也是所谓温药和之之法了,你看这药哪有寒药,都是温。
       这就是根据痰饮上来的,这个在心下部位属胃,所以也是痰饮的一种了。苓桂朮甘汤咱不生疏,这个在伤寒论里讲过了,它主要治胃水,胃有水就容易目眩、头晕呀,所以用这个药大概都有茯苓、朮,这个茯苓、朮都治头晕、头眩,尤其茯苓治心悸。茯苓虽然也治头晕,但没有朮和泽泻好,这朮跟泽泻治晕很有力量的。
       那么这个方子呢,茯苓、桂枝、白朮、甘草,重用茯苓四两,桂枝、白朮各三两,甘草二两。这个方子呢就是降气冲、利小便,你给水找出路了,大概这个痰饮都由小便利之,另外可以搁个温中健胃的药,不过得看情形了。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短气有微饮,这句话跟我们前头说那个一样,「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这句话就根据那个。短气有微饮呐,所以这个胃停水不厉害,他不是甚者则悸,要是心悸那停水厉害,只是短气不过有微饮而已,就根据上面那个来的。所以他这个书你各方面都得好好看,没有他那个,这句话不好解释,解释起来费劲,总之,他就是根据那句话来的。
       所以同是胃停水那个饮呐,应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就咱上面说的,利其小便而去其微饮就可以。肾气丸亦主之,肾气丸也利小便,对于利小便,去微饮的作用,这两个方子相同的,但两个方子应用不相同。苓桂朮甘汤治的是实证,肾气丸是虚证,我们用的时候还是要详细分这个证的虚实,该用哪个用方子用哪个方子,名有不同的症侯。
       这个肾气丸也讲很多了,有治小便不利的时候,像那个少腹不仁,小便频数呀;消渴,饮多少小便多少啊,这个情形大概都属肾气丸。苓桂朮甘汤没有,苓桂朮甘汤它是气冲。而根据药物来分析,肾气丸以地黄为主,它大量用地黄,而且有桂附,主有热寒之象;苓桂朮甘汤没有。所以我们在用药,虽然他提两个方剂,它们都有利小便去微饮的这个作用,都有,但是用的时候还是要选一个适应的方剂,该用哪个用哪个,他这个书全是这样,所以我们对这个方剂必须弄清楚。
       苓桂朮甘汤,它有这个目眩、头晕,这在肾气丸上很少;肾气丸没有朮,朮治胃停水的,所以它绝对不治胃停水,为什么呢?肾气丸里头有大量生地,要是胃有停水吃这个不行。这两个方剂详细分,应用的并不是一样,就利小便去微饮的作用来说相同,但该用哪个方子,得用哪个方子才有效,用错了,不但没效,就有害,哪个方剂都如此的。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病者脉伏,咱们说脉沉为有水,这个伏比沉更厉害,所以这个水更重。古人说这个脉伏,你得推动这个脉管才能摸到,足见他沉的更厉害,这个脉不但沉而且也微细,这个饮最重了。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这个人希望泻下来点好,而利反快,虽然下利,反到感觉畅快,不苦于下利,也就是说这个人脉伏、下利,但下利他高兴,一下利他感觉舒服。利反快,一下利的时候感觉心中畅快。虽利,心下续坚满,虽然他老这么下利,可是「心下续坚满」,心下就是胃这个地方,还是像石头那么硬,一般来说,经常下利,胃里头的停水应该就少,按起来也就不那么硬满,可是尽管不停下利,心下按之依然硬满,所以他说「虽利,心下续坚满」。
       「此为留饮欲去故也」,为什么继续坚满呢,他说这是里头的留饮要去的关系,当然不是留饮自己要去,是身体起了反应想要把水排出去,但是限于自然良能还达不到将它排出去的地步,因此组织起了这个心下坚满反应,所以水要真结了,更硬的很,它不是水的本身,它是那块组织起了这种的症候。这就是水要出去,所以生理上反应也有这个,它下利,利反快,但虽然下利,心下续坚,还是坚、还是满,一点都不减轻。这就是留饮不去,在哪不去?就是在心下不去。
       「欲去故也」,这块有留饮不去,所以这个病的机转上看出这个问题,在人的身体的本能上打算把他驱逐出去,所以下利,但是自然良能他达不到,虽然下利了还是那个满法,就是欲去而不能自去,就是这个道理,这个说得挺好的,所以怎么样呢?所以干脆用下水的法子,他用这个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下水的力量相当凶了,咱们在大陷胸汤时讲过了,甘遂半夏汤这个方子它有甘草,跟甘遂是个相反的药,甘遂不能跟甘草搁一起,但它给搁一起去了,于是他用蜜解这个药毒。这个方子不是可以用甘草,但是因为这个病挺急迫,心下老这么坚满,他有个急迫情况跟着,所以甘草就应该用。这个方子我倒用过,一点不药人,我用它治过一个肝癌,他这个腹水用这个药真好使,可是这个人终究是死了,但活了挺长期间。
       甘遂下水是没问题,半夏下气也利水,两个搁一起呢就治心下坚满。芍药、甘草是治腹挛痛的,脚挛急不是芍药甘草汤嘛,他这个心下这么坚满,肚子也要发挛急,其码要拘急,所以他用芍药,或者他也会痛。假若心下坚满,二便不利,腹较挛急,拿手按也有抵抗,这个方子可用。不一定要痛,如果有痛更是芍药证。
       芍药这个药咱们说它有收敛作用,但古人说它利水,这在临床上没有很好的体会,可我们治下利呀都用芍药。一是治腹痛,二是说芍药于下利有好处,可能是去水分。那么在一般利尿药里面搁它很少,由于这些矛盾看法,我们不敢确定它是不是一个利尿药,不过它治腹痛、治胀满是肯定的,芍药在这里主要是治腹胀感、腹发挛急。
       腹挛急,同时上面是心下坚满、二便不利,这个甘遂半夏汤是可用的,这我敢负责任,不会有什么中毒现象,我用过嘛,挺好使的。
       可是甘遂它是毒药,在临床上应用上咱们对于一般的肝病的有腹水啊,最好不要用它,迫不得已,我们用的时候,扶正的药还是要加的,那十枣汤就是,大枣大量用可以,但能够不用它,还是不用好。因为治病把胃气治坏了,再有腹水那非死不可,那活不了,甘遂这个药是猛劲的泻下药,有毒,对肝很不好。
       虽然书上提到这个,他说的这个很像肝硬变引发的腹水,肝硬变腹水你看吧,心下坚满,尤其上腹部他往外,他特别硬而满,还老是那样子,还不见消。也就因为这个,肝癌腹水我给使上了,那个效果还是相当好的。后来我再没用它,因为这方子开了,药房他不给你抓,甘遂反半夏,十八反都知道,你还得下注角,不然的话他不给抓。
       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我认为这两句话有问题的。脉浮而细滑,这个是伤饮但是没到水饮的程度,就像咱们伤食一样,这仅仅伤于饮,这人饮得多,尤其为水所伤,但没达到水饮的程度。所以脉浮而细滑,这个细滑,就是水分多了,血液它不会多,因此血少脉细,但这个滑呢,血液里水分多它也滑呀,所以说这个是伤饮,脉浮而细滑说是伤饮,这还有情可原,但事实上这也不一定,不是脉浮而细滑就得伤饮,不能这么看。
       底下这个更成问题了,脉弦数,有寒饮,脉弦数其码就不对,脉弦数是个热像,别看脉弦有时主寒,要是主寒时,它是一个寒实,不过弦数他这个是太过的脉像,弦与数配在一起时,大多都是热,上头说「脉弦数者,风发也」,咱们讲的疟病都有的,那时怎么能有寒饮,所以我认为这个是个错误,而且冬夏难治,更让人不可解,拿脉定证也不是张仲景的说法,这恐怕也是后人加的。这两句话可能从哪错搁在这,不好解释,咱们先搁在这留以后再研究,我看它有问题。底下这个正段,说十枣汤证。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这是正证,脉沉,表示胃有水了,弦者主痛。这个弦脉呀,咱们讲那个小建中汤证也有,它那个脉弦,一方面主少阳,一方面主里急而痛、少腹急痛,所以腹急痛,脉也弦。悬饮内痛,这个是牵引痛,所以脉也弦,不是说脉沉主里,脉弦主水,一般注家都这么注的,我看不是这样的,因为一个脉沉就够了,脉沉就是有水饮,脉沉当责有水嘛,所以脉弦这里就是主痛,因此底下跟了个悬饮内痛,就像我上面说的悬饮症候,那就用十枣汤没错。
       十枣汤虽然看着挺剧烈,甘遂、大戟、芫花这三药都是下水的峻药,也都有毒,但这里配伍的方法非常的好,先把这个三味药,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肥的、大的,肥大枣不是那个小枣了,肥大枣十枚分量也不轻了。取八合,先把这个枣煮了,用一升五合的水,现在就是一碗半水,煮剩八合,剩了一半了,把这个滓子去了,然后把那个药末搁里面,强人搁一钱匕,羸人可搁半钱。平旦温服之,平旦就是一早,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不让你一天一直吃,所以这个药剧烈,那么这天早上吃,吃了它不下,药还是不及病,第二天再稍加点。吃毒药应该这样的,这个地方都说的挺好的,对于古人慎重的地方值得咱们学习,不要一下子给人弄多少,当时治坏了就傻眼了,一点点增加。得快下后,糜粥自养,快下后不要连着吃了,就要喝稀粥,这胃因下也受了伤了,这是原书上。
       我就根据这个煮法,我把这个大枣加大量,大枣我用过一斤,就咱们市斤,其码也要用半斤,我也不是搁药末子,我把几味药呀也都搁二、三钱重,三钱也搁过,二钱也搁过,都行。大枣多,要拿大砂锅了,一斤大枣也这么吃,搁大砂锅,小砂锅搁不下,那个枣不要有虫子的,好好挑挑,要把枣煮到什么份上呢,煮烂熟,枣核、枣皮都不要了,就留汤,这个汤很多了,连枣肉都搁里面,然后把三个药下里头,煎这么一会,再把这个药捞出来也不要了,就这么的拿枣汤子当饮,一会吃一点,一会吃一点,一下了就不要吃。
       这个非常好,肝炎腹水我也这么用,太顽固的,一般药不行了,我就这么用,这个病人没伤,吃来吃去,他这个肚皮发皱纹了,一发皱纹就要好了。很好使,尤其胸水最好使,他不是治悬饮吗,表示这饮在上头,所以对胸水十分有效,这我用了不少次了,所以本来是个毒药,因为他大量用枣没问题的。像现在我们用克,那么一个药搁 6克,这问题不大的,先把大枣弄好了,把它搁里头,煎一会把药捞出去扔了,就这么煮,我治过几个都挺好。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病溢饮者,这个就是有表证了,「水饮流到四肢,当汗出不汗出」嘛,所以他就有表证了。他自己不出汗,大夫得让他出汗,他有表证啊,所以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起这个作用,发汗、去水气,小青龙汤也有这个作用,但这两个方剂应用也不一样的。
       用大青龙汤这个药,得他不汗出而烦燥,因为它有大量石膏,他这个口干甚至渴,其码他口舌要干,而且恶寒相当厉害,然后脉浮紧。小青龙汤则不然,他不渴,口舌也不干,要是口舌干就不敢用干姜、细辛那么热的药了,然后他有些肺痿状态,咳嗽喘息等等的,身上也浮肿,同时有外感的,就要用小青龙汤。
       所以这两个药,在发汗、去在表水气的作用是相同的,可是两个方子适用的症候是截然不同,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该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该用大青龙汤有小青龙汤不行。
       大青龙汤,咱讲过的是麻黄汤和越婢汤合方,什么是越婢汤?越婢汤就是麻黄、生姜、大枣、甘草、石膏;而麻黄汤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论的非常好,他本来是伤寒但是写个太阳中风,那么太阳中风应该汗出,可是他不汗出,然后脉浮紧,烦躁,身疼痛。这个烦燥,它就是根据越婢汤来的,越婢汤这个药,它是治汗出的,咱后面有的,它治风水,用来发水气的。那么治水气,本来应该是吃越婢汤,但是他没汗,越婢汤得有汗,没汗这不能用,所以搁个麻黄汤在一起。总之,这也就是越婢汤证应该出汗而不汗出,那么这个人发烦燥,才能用大青龙汤,所以这地方我在讲《伤寒论》时讲的很清楚,讲的时间也很多,可以看看以前的讲稿。
       一般的注家不是这么说啰,说这个呀又有中风证,又有伤寒证,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两伤,这个扯的了,它不是这样的。这个与麻黄汤不一样,虽然在症候上很像,有脉浮紧,身疼痛,发烧怕冷,不汗出,但是还有个烦燥,麻黄汤证他不烦燥,这个烦躁是本来应该汗出而不得汗出的烦燥。所以他原文呀,字句用的相当的好。
       这个方子发汗非常的重,因为麻黄的用量相当的大,麻黄又配伍了桂枝在一起,所以这是个大发汗药;可是麻黄与石膏配伍一起,它又治汗出,像方才说的越婢汤,它麻黄和石膏配一起是治汗出的。大青龙汤证它无汗,所以得搁上桂枝,搁上桂枝后,这麻黄要大出汗,虽然有石膏他还是要出汗的,因为麻黄的量非常大,所以那个人身上感觉特别恶寒,这个恶寒比麻黄汤的恶寒厉害。
       我头两天感冒就吃这个方子,但是没有那么怕冷的,我就吃一回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挺好使,发水气它也好。发水气也必须有大青龙汤证,没有大青龙汤证不行,其码他得没有汗,口舌干,发烦躁,甚至于身上疼这都得有的。那么小青龙汤呢?身上疼,发热恶寒这都有的,但他绝不口舌干燥,更不能渴,所以这两个方剂必须要分清。
       底下这个小青龙汤,这个麻黄用量非常少了,才三两了,是大青龙汤一半,芍药、五味子、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它治水气是可以治的,但是它主要治咳喘,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这都是祛痰、下气、定喘、治咳的药,如果有这一系列问题的溢饮,当然可以用小青龙汤的。它这个发汗没有大青龙汤发汗的厉害,因为麻黄用的少了,但是这个药偏温,真正有热的,一吃这个就坏。咱治喘也是的,假设真正邪热特别重,你吃这个药他能够吐血的,这个大家要注意。如果他有烦躁那你千万不要吃它,就算是要吃它,也得加石膏,小青龙汤症兼有烦燥要加石膏的,要是没有上面说那些情况,尤其是治单纯溢饮,它不如大青龙汤。
       所以他提出两个方剂的情形都是以第一个为主的,虽然说「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但是这个溢饮以大青汤为多,也有小青龙汤,不是没有,所以他说也主之。
       上前那个苓桂朮甘汤和肾气丸,因为这个是痰饮,苓桂朮甘汤多见,肾气丸证少见,所以他把苓桂朮甘汤搁前头,但是去微饮、利小便这两个方剂作用还是相同的,有肾气丸证的当然还得用肾气丸。今天咱们讲到这吧,这一章太大,和前头讲的痉湿暍那个湿,这湿、饮、水气都是一个东西,都是水,那么他分成三章。痉湿暍这个湿专门对湿庳、风湿相搏的关节痛,搁在湿里;关于浮肿的这类病,或里头肿,大概都搁在水气篇里;那么这章这个限于痰饮、咳嗽。这些东西都是一个,那么这一点在咱们中医里还是一个发现,西医不管你痰饮不痰饮,他也不注意这个,可这个我认为这很重要的事。
       中医有这么几项,这个水气、宿食、再就是瘀血,这三个问题是所谓有病的主要原因。西医是注重病原体了,有什么病就有什么病菌,但是假设人身体根本没毛病,是不容易传染的,这毛病哪来的?就是吃,再一个就是不注意卫生,跌扑、受外伤形成的瘀血了等等的,遗传的更不用说了,有这些的关系,形成像我们讲的伏饮,你身上潜伏到水、食或者有瘀血,再外头有传染病就危险。这个很符合辨证法,外因通过内因造成疾病嘛。
       你看病菌还是外因,你身体真好,那个病菌在你身体繁殖不了,所以你身体不好在哪呢?就是刚刚讲的那些,所以咱们研究的中医,这几个都是大分量,如水、食,所以中医的泻下药也多,利尿药也多,这里头大家要研究都能研究出点东西,另外瘀血、一般中医重视的阴虚,还是血上毛病。这都不是外来的,就是身体上的有了这些东西潜伏,减弱身体的抵抗力,外界的东西才能在你身上,有他合适土壤他才能生根,古人有句话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那挺好的,一个木头没腐烂,他不会生虫子的。我认为这是中医的一个很独到的发现,现在西医不注重这些,仅管谈血管栓塞,对血栓的形成他不像中医的看法,对于瘀血证他更不听,但中医在这方面有些很宝贵的东西。
       像我说的水气,把这个湿、饮、水气这三章集中看一下,看这水气在人身上会有哪一些症候的发现,把他整理一下不是很好的文章吗?还是挺有用的,瘀血也是,瘀血后头还有,尤其妇科全是,所以这几章我讲的较细致一些,还是挺重要。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4-26 18: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