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45134/Ob/0/sid/XMTU2OTczNTkxMg==/v.swf[/flash]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讲稿字幕如下: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76条
这个就是不经临床,这个临床试验,谁吃栀子豉汤吐啊,没有一个,哪有这个事呀。而且这一段,文章你们看看,他说发汗吐下后,你还给吃吐药啊,哪有这个事呀。这个本文,在发汗、吐下之后遗留下来的虚烦不得眠,你再给吃吐药,哪有这么治疗的?在这个文章上讲也不行。那么在这个方剂本身,通过实践,它也不吐。所以这个不是吐药。这个书流传时间比较长了,但是也没有给它更正,这个决不通。栀子甘草豉汤,就是栀子豉汤加二两甘草,也不吐,后面也是“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也是错的。后头这个栀子生姜豉汤更错,怎么说呢?栀子生姜豉汤本文明明这么说的,栀子生姜豉汤它治呕,好嘛这个方子还吐哇,这不是瞎闹嘛是不是。所以这个地方啊,讲书人怎么能在这个地方讲下去,我就纳闷。它治呕啊,怎么能吐啊,所以这是错的。这个我们不要信这句话。那么方剂好明白,这个栀子和豉全是解烦去热的药,消烦,去热,止烦。这个栀子豉汤是好药,在临床上最常用了,别看药少。后头的比较重要。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77条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无论是发汗,或下之,烦热,胸中窒,胸中就是当间,就是胸部中间,就指着食道说的了,人发烦热,感觉这个地方啊堵得慌,滞塞,这个病很多,你象食道上的食道炎啊,食道上的病很多是这种情形。我治一个食道憩室,他就是这么种病,我就给他吃栀子豉汤就好了,西医也是奇怪,中医就是辨证,他有这种证候,你用这种药是准行。我也不知道栀子豉汤还能治憩室,它之所以能治憩室,是因为憩室发生这种证,他就是心中懊憹,烦热,这块觉得滞塞,这个病最多,食道方面的病啊栀子豉汤证很多很多。这个胸中指着当间这一道啊,不是整个胸,整个胸那是柴胡证了,这个胸中就是指着食道说的,这个很要紧啊。也不吐,我们治食道憩室那个人啊,他吃了栀子豉汤那么多,有二斤,他也没吐过,他一天吃两遍,他越吃越好,他老吃,后来再拍片就没有憩室了。可是我们遇到这种病啊,象头前说这个,“发汗,若下之”之后,一般不会使郁热不除而产生这种病。假设不是发汗或下之,也有烦热,胸中窒,也可以用这个方子,不必非得发汗或下之之后。那么就是我们在临床上,不一定是发汗或下之之后见这种证候,就象方才说那个(患者),没吃过发汗药,也没下过,他就有这种证,你就用这个方子就行的。那么这个书呢(这个地方)讲的是太阳病啊,太阳病当然讲发汗。他说发汗之后,又吃过泻药,他意思说呀不是实证,不是胃肠里头有实,也不是表不解那种实,这种烦热大致都是咱们说的这种炎性的这种证候,所以搁个虚烦。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78条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这也是给治错了,伤寒没有给吃泻药的,五六日表不解,还得解表啊。这个“大下”,下就错了,大下就更错了,这时就指着邪陷于里了,热邪被陷,所以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这个心中不是指着心下,大概这个可能指着心脏,他这个书啊是指着心中的这个话,都是指着心脏这个部位。“心中结痛”,心中有支结疼痛的感觉。那么这个病我是没遇到过,据我的体会呀,可能类似心囊炎的这类的病,由于这个表热,他吃泻药,使邪热内陷,影响到心囊发炎,可能是这种情况。心中结痛啊,“未欲解也”,说这个不是好病的样子了,不是要好了,这个可以用栀子豉汤。但是我用栀子豉汤治这个急性心囊炎的时候,我治过,是有效应的,但我不是只用的栀子豉汤,我配合旁的药物。那么根据这段象心囊炎的这种情况,我也不敢说,因为主人没有明说呀,不过我们这么研究的。他写的心中,不是心下,不是胃。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79条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厚朴汤方栀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个病也很多,同是误下,使着表热内陷的一种病。“心烦腹满”,心烦就是上面虚烦的这种状态了,厉害了也心中懊憹,而且腹胀满,卧起不安。卧起不安就说明心中懊憹的这么一种状态,剧者必反覆颠倒,他不能安卧嘛,起来,爬下,起来,爬下,就这样。那么这个用栀子以解烦热,用厚朴、枳实以去胀满。这个病也很多,这是这个病在心烦的时候,抑止了肠胃的这种情况。这个就是栀子加上厚朴、枳实这两味药,我方才说了栀子去烦躁,卧起不安,厚朴、枳实去胀满。这个卧起不安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因为胀的,另一种是热烦,两种原因搁到一起更使他卧起不安。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0条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方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个大下呀,古人这个大下就是指巴豆剂。这个巴豆剂古人常用的,究其实是个好药,但是巴豆剂呢是一个下寒的(方剂),它是个热药。所以经过大下之后,身热不去,药用的不对,不应该用这个热药来去热,热还是不能去的。
“微烦者”,这搁个微烦,这个烦是栀子证,但是这里头搁个“微烦”这两个字就是暗含着有“干姜(证)”这种寒证。这个病由于这个大下呀,这也是误治了,寒热错综,所以既用栀子,又用干姜。那么栀子证是烦得最厉害了,他搁个微烦,当然这里头有干姜,由于大下伤中气了,伤胃了,同时寒也生了,这个方剂里头,在这一段里头没明白地说明,恐怕这个人有下利、呕逆这种情况,要不他搁干姜干什么?所以这个热烦也不太明显,但是还有,所以他用栀子、干姜,寒热并用,两个药,那么这个方剂呢,既有栀子证,又有干姜证。这个干姜证我们知道了,呕逆呀,胃虚于寒呀,或者有下利,这个干姜都可以治疗的。那么栀子呢,当然就治烦,烦热。所以经过误治之后,寒热错综,那么这个药也是寒热并用,这是不相悖。现在有人说呀你看你既用栀子,又用干姜,这没关系的,他只要有这种证,你这么用就不会错误的。他没有干姜证,你当然不能用干姜,没有栀子证,你不能用栀子。
这个段落呀都说得太简单,不够清楚,那么这个道理呢,他讲的是太阳篇,象这个方剂呀,你象干姜附子这类的方剂在三阴篇都有详细的说明的,在这里就本段,他说栀子是一个苦寒药,但是要有寒热错综的话呀,也可以与温性药配伍,意思不过如此。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1条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栀子是苦寒去热的药,所以用栀子为主药的这种方剂,这个病人旧微溏,有习惯性的大便溏泻,这是久寒的病。那么久寒,这个栀子是万万用不得的,尤其这个栀子与黄连,都治烦了,黄芩,它们不同的,这个黄连、黄芩呢能治泻肚,栀子不行的,你看看治下利的药都不用栀子,所以这一段他也是大有用意的。栀子这味药啊,它是解烦,同时也去黄,咱们讲到黄疸,栀子茵陈蒿汤里头也有的,它有利小便的作用,但是它不能治下利。这个黄芩、黄连、黄柏也治烦,但是这些药都是苦燥,能治下利,不利小便。所以它们也有些不同,全是苦寒药,在临床的应用也不一样,在方剂中的应用我们也知道,如果病人烦躁,当然要用苦寒药了,大便要是溏薄,当然就不用栀子,可以用黄芩、黄连这类的药。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2条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切)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这一节可与苓桂术甘汤那一节互看,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就这一条,这个就是里头有停水,所以吐、下,这都是误治,非利水不可,发汗更不行。上面那个他说是呀,“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由于停水,表不解,吃泻药,或者吐药,表不解就气上冲,气上冲就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嘛。 “脉沉紧”,上面这个病要是发汗则 “动经”,一发汗,动其经脉,“身为振振摇”,只是身为振振摇,还可以用苓桂术甘汤。
那么这一节呢他是重了,你们好好看看,这个是不会发汗来的,“太阳病发汗”,这个是小便不利,里有停水的这种人,你不利水,只发汗是不行的,这个就是,所以虽然汗出而表不解,“其人仍发热”,表不解嘛,还发热。 “心下悸”,就是水逆满于心下导致心下悸呀。 “头眩,身瞤动”,这个水气上冲,脑袋就要晕的。 “身瞤动”,这个瞤就是跳,身上肌肉或者是筋跳,筋惕肉瞤,这是虚的现象啊。“振振欲僻地”,上面那个 “身为振振摇”,只是站不安稳而已,这个呢,振振,打寒战,要倒下,这个是不但表未解,水没去,而反陷于虚极而入了阴寒的证候了。振振就是打颤颤,就是头前说那个“虚故也” 。那么这个用苓桂术甘汤不行,得用真武汤。
真武汤也是利小便的一个药,但是它利于阴虚证,那么苓桂术甘汤还是阳虚证,阳证之中的虚证,这个是阴证之中的一个虚证。由哪来的呢,都由于小便不利,而里头有停水,这是给发汗误治了。真武汤方药是这样的,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那么茯苓、术是利尿药了,咱们头前都讲了。那么生姜,他这个水往上逆,甚至于人也有恶心,这个生姜的量用的也挺重,3 两,所以搁生姜,心下悸嘛,我们方才讲这个苓桂姜甘汤,就是茯苓甘草汤啊一样的,那个也搁姜。这个水气往上冲逆,但是这个不搁桂枝,没有气冲,并没有心下逆满这种情形,可能有恶心,这一段没说,我们从方剂中分析可能有恶心。搁芍药,这个水陷于阴证,恐怕里头也有腹痛,这个芍药治腹痛。另外呢由于陷于阴虚证,得搁附子,有振寒,恶寒得厉害。
那么真武汤整个看起来,不但能够治小便不利、振寒、肉瞤、欲僻地这种情况,也能够治里头有停饮,有下利的机转,我们看芍药也是的,而腹痛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他也是良工治未病了,所以这个真武汤啊共附子汤,这个我们讲到三阴篇就有了,它也治心下有水气,但是这个全是陷于阴虚证,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人都是恶寒得厉害,尤其有这个振振欲僻地,打寒战,必振寒呐,这个振寒都是阴寒证的一个反映,若是这种的小便不利,头晕,那么你用苓桂术甘汤就不行了,苓桂术甘汤没有阴虚的证候,没有阴寒的证 候,这个在后面少阴篇对这个证候还要详细讲的。
所以里有停饮而发汗,这个变证多端啊,你看这都是的,必须得利小便,尤其小便不利,更在表证上必须要利小便而解表,就按一般的发汗法是绝不行的。这个根据桂枝去芍药(汤)那篇以下到这,对这个反复来说明,小青龙汤也是的,小青龙汤虽然不是小便不利,而是心下有水气,心下有水气表不解,你要用普通的方剂是不行的,必须一方面去水,一方面解表,才能够达到表解的目的,换个法就不行。这个在咱们研究的太阳病里头有这么一种客观事实,这是中医的一种特别发现,那么小便不利,有表证,在临床上很容易找到,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吃发汗药啊,吃吐药、泻药全不行,你非利小便不可,一利小便这表也自然解了,但是这个方剂呢不是一种,不是随便哪个利小便药就行的,这方面的药很多了,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苓桂枣甘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这很多。
底下这些是另一个段落,不可发汗的集中到这个地方说明。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3条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这个咽喉干燥啊,一方面有热,咽中干嘛,燥,就是有热象,一方面是缺津液,津液枯燥。这个发汗啊,胃热不能发汗,表热才能发汗呢,发汗是个解热的法子,但是对里热、内热都不行的。
津液虚,不能发汗。那么这一条呢,既有热,津液也虚,这么一种证候,尤其在咽喉。 这一段就说明,咽喉肿痛这类的病,当然也不可发汗了,凡是咽喉肿痛都是有炎性证候的多,但还都咽喉干燥,所以咱们对咽痛,都搁到少阴篇是有道理的。
开始时都象外感似的,但是呢咽喉干燥,所以这个是不能发汗的。可是也有这么一种情况,如果在临床上我们遇到外感,以外感为主,这个咽痛不可发汗,一般象这个用葛根汤啊加桔梗,也可以的。但是如果只是一个以咽痛为主的病,那就是有些形似外感也不能发汗,这个要注意啊。小孩子这个病最多,常由感冒,再到咳嗽,嗓子疼,有这个情形,但是不是以嗓子疼为主的,那个嗓子疼也不重,你该用桂枝汤啊,你桂枝汤加桔梗也行,该用葛根汤,葛根汤加桔梗也行。但是确实是以咽痛为主的这种病,那么大概都不能发汗的,这种我们要注意,所以搁到头一条。你象这个小孩子病啊,出疹痘,那么最后余热不尽,回到嗓子了,那么这个时候发汗差不多就能死,非这个发汗封喉啊,所以有一些咽痛之类的病,所谓急喉风这类的,也是嗓子特别干,这个痰干巴到嗓子上,疼得特别剧烈,这种病啊都不能发汗,所以这一段搁到头一条,很有意思。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4条
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那么这个淋家也是一种炎症,是亡津于下,那么再发汗夺其津液,必伤阴血,所以发汗 汗出之后,这个便血不是小便便血。这个淋家,现在这个病少见了,旧社会这个病多得很呐,是前阴发炎,我遇到过这个病,也有淋血的,出血的,总而言之是伤阴啊,就是伤阴血了。他久伤阴血于下,已经阴血就虚,你再竭其津液,那么阴血受伤,必要便血的。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5条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所谓疮家,不是起一个小疮就不能发汗了,所以说疮家是颈带疮、瘘啊这种恶疮,这也是丧失人的精血最厉害的,这个疮没有不出脓出血的。“虽身疼痛”,身疼痛是表证的证候了,虽然有身疼痛也不能发汗,汗出则痉,他阴血虚,你再夺其汗,这个肌肉组织更枯燥了,完了就要抽。痉,这是一种病名,就是现在咱们说抽,厉害了就是背弓反张,这都是肌肉不和了。肌肉不和有多种原因,这个就是津液、血液枯燥的这种不和。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6条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就是鼻子常出血的人。衄家,不是鼻子一次出血,是经常,搁个“家” 了嘛,所以这个不是说鼻子出血就不能发汗,而是经常鼻子出血的人。这个是津液亡于上,与淋家正好相反的,那个是阴亡于下,这个是阴亡于上。再一发汗,他额上这个地方,上面血平常就伤耗得挺厉害了,那么你再夺其汗,上部血更少了,额上这个地方没有血液了,就要塌陷,就是这个肉,也可以说是脉管,也可以的,但是还是指着肉,人的体重啊体液占最大的,在人 身上占最大的部分,哪个地方体液特别的消失,哪个地方特别显出瘦削的样子。这个人久衄,再夺其汗,那么这个地方更消减了,所以额上陷。那么这个脉呢失去柔韧了,所以要急紧。眼睛失去津液,组织枯燥啊,光能直视而眼球不能动。那么这个脑袋不动,光拿眼球瞅人,古人叫做动目失视。这个地方是眼球不能活动,因为组织枯燥,血液不足以流散了。由于上面这个特殊贫血,血液不足以养心就睡不着觉,“不得眠” 。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7条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亡血家,就是大失血的人。那么这个虚,头前有了,所以发虚人之汗,虚厉害了,要寒栗而振,就是打寒战,就是虚极必要陷阴证的,就是阴寒证。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8条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方佚)
汗家,就是平时出汗的人,老盗汗呐,身上老喜出汗。那么这个不是一般微微有汗,就不能发汗了,不是的。所谓这个汗家,就是久久体虚出汗的人。你再发其汗,那么夺汗者亡血呀,血不足以养心,所以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这是组织枯燥的表现。 “与禹余粮丸,这个方剂根本就没有,你看这几段都没有说怎么治疗,是发汗禁忌,举一种证候不要发汗而已,不是一个治疗。那么这个他特殊提出禹余粮丸,这个方剂没有,可能是一个错误,这句话不应该有,根据前后的行文,都没有,单独这条搁个禹余粮丸,没意思。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9条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发汗,是解热的一种手段,非热不能发汗。这个“病人有寒”,尤其内寒、里寒,象下利清谷就是虚寒在里了,那就不能够攻表,本来就有寒,再退其热,以发汗的法子,那么如果这个寒在里,那里更冷了,就是 “胃中冷”,就有蚘啊,就是蛔虫,迫于寒而往上跑,所以蚘上入膈,在厥阴篇有这一段,那一定要吐蚘的。蛔虫由于胃中太凉,迫于这个凉要往上跑。要是入膈了,人就要吐,一吐,这蛔虫就吐出来了,所以必吐蚘。
那么以上这几条啊虽然是举的各种不同(不可发汗)的情况,概而言之一个就是津液虚、血液虚、有热、组织枯燥,这都不可发汗,再一个就是淋家、疮家、亡血家呀,无一不是这种问题。如果热在里,那更不可发汗了,只能用撤热的法子,发汗不可,当然用寒性药就可 以了。那么这几段,在临床上,这个病人似有可发汗的样子,但有这几种情况就不可发汗了。那么怎么治疗呢,就要因证而施了,后头都有的,所以在这他不讲治法。咱们在讲太阳病,主要是以发汗为法的,表证应该发汗。但是有不可发汗的,不得不知。所以我们治病就是这个样子,在正面看这个问题,比如遇到一个病要发汗,这个病人应该发汗,总要考察不可发 汗这些方面。那么有不可发汗的,你不能冒冒失失发汗。由于这个汗吐下这三种法子都是攻病的法子,用之得当,那是立竿见影,用之不当呢?危害也相当严重。所以我们头前也讲了 很多了,在这他就是集中说了一下。 |